第八百七十四章 重賞(中)-《扼元》
第(2/3)頁
“這里原來是蒙古千戶拉克申控制的牧場,方圓五十余里,北面以山地為主,是蒙古人打獵的地方。此前我們沒有恢復這里的建筑,因為周邊水源缺乏,而且距離宣德州稍微遠了點……但今年以來,宣德州和縉山等地已經連點成線,可以再往細處控制,如果恢復這里的駱駝場城,南面可以放牧,也可以種田。再用軍臺和東面的大土城、小蘭城連接起來,那就等若往高原打入了深深地楔子。”
郭寧站在坡頂,看斜坡從北面一路延伸,到處都是青色的雜草和灌木,在近處看來很顯莽荒,往遠處則似綠色的大毯。郭寧隱約記得,西面十數里開外還有條小河流淌,足夠作為飲水的水源。趙瑄說水源缺乏,一定是他記錯了,要么就是他過于緊張,開始滿口胡柴。
“我記得你說過,那個拉克申千戶,已經處置了,是么?”
“是,此人甚是桀驁,而且手里的血債不少。他部下有個漢兒奴隸叫盧五四的,見了我們在縉山的經營以后,當晚就折返回去,把他殺了。按照朝廷的意思,這個千戶現在被拆成了八個部落,領民的千戶那顏都在那里等著。”
之前趙瑄介紹過,被他召來的這些人里,有領著錄事司特別津貼的小商行頭目,有專門替大周駐軍干臟活的馬賊首領,有過去數十年里逃亡到草原,逐漸聚族而居的流民首領。還有人雖是蒙古貴族,但已經習慣了為大周鞍前馬后,既能替商隊做護衛,一會兒能替駐軍干臟活。
郭寧這會兒凝神看看他們,才發現其中的蒙古人數量真不少。很多蒙古人還額外穿了身漢家袍服,以讓自己看起來鄭重些,但他們很少洗澡,袍服底下的皮裘之類也不洗,人多了聚集在一起,那種馬匹和羊群特有的味道就濃烈起來,郭寧估摸著,自己不用看,光是靠鼻子聞,都能聞出他們的身份。
當日成吉思汗打算發動西征,與尼倫蒙古本部關系較疏遠的若干千戶立即叛亂,結果遭到殘酷鎮壓,只剩下六個千戶逃離草原深處,托庇于大周在草原邊緣設立的連綿防線。
但大周也不是善茬,在之后的數年里,這六個千戶陸續發生了巨變。
原本駐在這里的拉克申千戶被遷移到了縉山,包括拉克申、哈馬魯丁、俄木布等有實力的首領皆死,部民則被拆分成了八份,由八個蒙古人分領。
….
除此以外,較有威望的蒙古人都被授予了“千戶那顏”的頭銜。以至于縉山的駐軍開玩笑說,但凡趕著十頭羊以上在路上走的蒙古人,別急著呵斥他們讓開道路,可能他是個尊貴的那顏老爺呢。
一樣被拆分的,還有其他三個不那么恭順的千戶部落,頂著“千戶那顏”頭銜的人多到了四十多個。這會兒趕到宣德州來等候郭寧吩咐的,就有二十余人。
另外兩個恭順的千戶,倒是沒有換過千戶那顏。但首領本人倒也不那么在乎蒙古人的官位了,因為兩人都帶著麾下精銳投入到了大周軍中。如今一個在西京大同府,一個在秦州服役,都已經做到了都將,還按照職位得到了屬于他們的耕地。
此刻聚集在這里的蒙古人,大概知道今日會有重要的任務,一個個的都顯得特別恭順。注意到郭寧的視線投注,他們紛紛俯首。
其中年紀較長,見識也多的蒙古老人還沉聲道:“這是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比大汗更尊貴!你們千萬不要失禮!低頭!低頭!”
有人忍不住說了句:“中原的皇帝這么年輕么?”
立刻就有好幾個同伴喝道:“住嘴!”
這些蒙古人,比生活在高原的蒙古人要精明很多。他們現在活躍的區域,不僅是兩方對峙的前線,也是大周利用經濟手段對草原施加影響的窗口,這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各種公開或不公開的利益交換。
蒙古人以前不懂,是因為沒接觸過,不代表他們傻。在縉山和宣德州附近看了兩年,他們早都明白其中的關竅,甚至還參與了許多。
馬匹、牲畜、毛皮不斷地從草原輸出,藥材、茶葉、布匹、衣物、奢侈品等等不斷地輸入,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這鏈條當然不如以前直接拿刀子去搶那么爽快,勝在源源不絕,而且但凡經手,必有利益,并不用擔心會白忙活。
所以一開始他們還有些不習慣,會時不時地抱怨,覺得自己成了被豢養的狗子,失去了蒙古人的驕傲和尊嚴;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越來越適應這一套。
不僅適應,還是報團的適應。哪怕有人還存著其他的想法,也一點都不敢表露,因為如果動了其他蒙古人的利益,自家縮水的千戶那顏絕對當不下去。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措勤县|
德州市|
白山市|
婺源县|
兴城市|
乌兰县|
富平县|
申扎县|
如皋市|
曲水县|
长沙县|
荆州市|
北流市|
澜沧|
商城县|
天峨县|
卢氏县|
南康市|
镇江市|
都安|
玉田县|
乌苏市|
华坪县|
渭南市|
新田县|
海林市|
九寨沟县|
砀山县|
民乐县|
凤阳县|
安国市|
达孜县|
泽州县|
炉霍县|
云梦县|
乌拉特后旗|
南和县|
池州市|
宁陵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