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西?那不是自己的必經之路么? 唐三藏想了想,趕忙詢問:“叫做什么地名?” 那人也不隱瞞,連忙說:“不瞞師父說,便是朕當時創立家邦,改號烏雞國。” 烏雞國? 那眼前這人就是烏雞國國王了? 想了想,唐三藏又詢問道:“既是烏雞國國王,那緣何成了這般模樣?” 顯然,唐三藏就是在詢問這烏雞國國王為何成了鬼物之流? 本來,他是不需要管這些的,畢竟,人死后,就應該去那陰曹地府,有冤生冤,無冤投胎! 他就只是個尋常僧人罷了,又如何管得了這些事情? 不過,既然這人是正西的烏雞國國王,他又正好要往西方而去,所以,能幫一把是以把吧。 烏雞國國王聽著唐三藏詢問,趕忙道:“師父啊,我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 雖沒有說緣由,但是,聞聽這烏雞國國王這般說,唐三藏也是嘆了口氣:“陛下啊,古人云:‘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既遭荒歉,莫不是,因此被暴民所傷?成了這般?唉,陛下,難道,你當初,就沒有開倉庫,賑濟黎民?若當時能悔過前非,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 那烏雞國國王聞言,又是嘆了口氣,無奈道:“師父啊,當時,我國中倉廩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 “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鐘南山來了一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先見我文武多官,后來見朕,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只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朕見他如此尚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唐三藏聞言,微微頷首點頭:“既如此,那也算是幸事!” 烏雞國國王一愣,愕然反問:“喜自何來?” 唐三藏笑道:“那全真既有這等本事,若要雨時,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時,就教他點金。只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