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隨著三位國師的出現,當朝太師已經基本成為了擺設,每次車遲國的大事,太師都很少參與,無他,實在是虎力大仙三人在朝堂之上基本已經成為了一言堂。 就算是其他官員有意見,車遲國王也會以虎力大仙三人的意見為唯一參考。 漸漸的,很少有官員再多開口,當朝太師更是,當三位大仙被確定國師之位之后,這一位就一直韜光養晦,一言不發。 即便是開口,也是:對對對,三位國師說的都對。 可如今這等一反常態,不禁讓人深思。 這位太師乃是輔佐先帝的能臣,作為兩朝元老的存在,這般偃旗息鼓,本是不應該的。 不過因為三位國師的存在,車遲國王倒是也未曾多說什么,如今得見老太師出面,車遲國王當今笑道。 “不知道老太師有何高見啊?” 老太師上前一步,身子顫顫巍巍的說道。 “陛下,那東土大唐乃是南瞻部洲的強國,號中華大國,據我車遲乃上萬萬里,能夠行到這里,定有些許依仗,若是得罪,恐有禍事,反正只是借路,**西行,交換通關文牒,不得片刻,又何苦多生事端?” 車遲國王及眾臣一聽,便是已經知曉其中關鍵。 這老太師至三位國師行滅佛之舉至今,不得一次反駁,如今卻為外來的和尚道一聲求饒,其中深意可探。 “老太師,此間善緣可落得?” 車遲國王身子微微前傾,似有問詢。 得已過氣運加持者,又豈會是泛泛之輩? 如今三位國師不在此,老太師此行又是在冒昧,他又如何不能夠明白。 老太師身子微微低了幾分。 “善因善果總是有的!” 說著,老太師竟是跪了下來。 “陛下,三位國師久行滅佛之舉至今,尚有五百僧眾于此,不得殞命,如今又有東土大唐高僧借路西行,此乃天數。” “還請陛下看在老臣這些年為國盡心盡力的份上,留下幾分香火,也好為車遲留一顆種子。” 世俗之人千千萬,肉體凡胎乃是常數,但亦是有人得以明悟天地因果,于生死際遇下看透幾分真意,這老太師歷經兩代,自是會沾染一國子民的氣運,比之當朝國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車遲國王聞聽此話,只覺得中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