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手術劇場其實是一種很小眾的娛樂項目,它的出現來源于人們對于鮮血、尖叫和其他感官刺激的渴望。 再往前其實可以追溯到羅馬決斗場,雖說一個見證救贖,一個圍觀殺戮,但從手術劇場的布局就能一窺究竟。同樣是階梯環形布局,同樣的血腥場景,觀眾能聽到慘絕人寰的尖叫, 也能嗅到鮮血獨有的腥氣。 但在進入十九世紀后,外科學日漸專業,理發師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在成熟的止血術和麻醉術的相繼出現,手術臺上大出血的幾率越來越小,病人也像頭死豬一樣不再喊叫,給予外科醫生的手術時間被進一步拉長。 這短短幾十年的變化,極大縮減了外行人能看的熱鬧,大大稀釋了“刺激”的濃度。 沒樂子了, 所以看手術人的越來越少。 至于為什么伊格納茨的手術依然票房火爆, 其原因無外乎同僚們的捧場以及醫學院學生們的研習任務。 在醫療教育依然貧乏的年代,醫學生上手解剖實操的幾率就很低,只能靠看去讓自己記住解剖結構和解剖手法。而到了工作崗位上,外科醫生的病源也很成問題,很少有人愿意躺上那張堪比殺豬一般的手術臺。 想要提升手術能力,觀看解剖、觀看手術就是學習的重要途徑。 vienna市立總醫院建立得早,當時病區全是內科,沒有考慮手術劇場的安排。 在理發師做外科醫生的年代,把手術劇場放在醫院內部也會引起那些紳士醫生們的不滿,所以就把劇場丟進了最近的維恩湖畔劇院旁的一間小劇場里。 最初的手術劇場不溫不火,直到許多醫院為了觀眾聚集效應紛紛簽下合并協議,這才有了手術劇場的紅火。人氣越聚越多,小劇場演變成了大劇場,這個傳統就被完整保留了下來。 一旦成了傳統, 老派保守的奧地利帝國不愿意做出改變。 每年的分錢比例,都是醫院和劇院互相拉扯的重點。 市立總醫院不是沒想過分家, 只不過外科一直就只有一個伊格納茨在扛大梁, 醫院又拿不出足夠的錢修建全新的劇場, 院長見狀只能一拖再拖。 現在拉斯洛的錢有了,非伊格納茨分擔壓力的人也有了,為劇場內遷提供了有力條件。 “現在觀眾已經習慣去劇院看手術了,忽然改向會不會出現流失?” “觀眾的流失是必然。”卡維有著自己的看法,“外科越來越專業,普通民眾的興趣會持續降低。站在普通人角度,艾莉娜老師會去花大價錢看一場手術么?” 艾莉娜搖搖頭,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但市場上依然有一個群體需要觀看手術,就是醫學院里的學生和同為外科醫生的同僚們。自從莫拉索伯爵的手術被拉長到了1個多小時后,來觀看我們手術的觀眾人數雖然沒少,但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卡維解釋道:“其中醫學生和醫生的比例非常高,我覺得聯系醫學院,給予劇場優惠票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是只有我們才能做的復雜手術,或許收費還能再拉高一些。因為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想看就只能來我們醫院看。” 聽了這些分析,艾莉娜意識到事情不簡單。 只是做成了一臺剖宮產和拉斯洛的慈善資金注入,醫院竟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時候醫院會獨占所有收入, 不僅醫院周轉資金會越來越多,外科的收入也會越來越多。 成功的手術多了,那些優秀的醫學人才也會紛至沓來。 這就構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這看來是大事, 我現在就去找院長商量......” 行政管理上的事兒由艾莉娜去處理,卡維和伊格納茨還是更專注手術本身。 剖宮產的巨大成功,其影響遠比卡維料想的還要大。就在今天早晨,格雷茲醫院、哈特曼醫院、圣瑪麗醫院紛紛“獻”出了自己病房里需要剖宮產的產婦。 她們挺著大肚子,齊聚在了第一產科病房里。 兩位和諾拉相似,有明顯的骨產道狹窄;一位是因為yd內長了巨大囊腫阻塞產道,難以分娩;還有一位則要更嚴重一些,是孕36周的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的產婦已經住進了我們的外科病房,另外三位還在產科那里待著。”伊格納茨一直待在辦公室,今早查房的時候就把人收下了,“病人暫時在希爾斯管的床上,等你的床位分配出來,就把她轉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