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人都是東華門外鬧事的發起人之一。 迎接他們的,只能夠是人頭落地。 還有兩百多名比較激進的國子監監生,也全部被朱由校下令。直接奪去了他們的功名,并且說明了對他們永不錄用。 孫云鶴帶著東廠番子走后,國子監監生的罵聲,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但是無論他們再怎么罵,這個東西都無法改變。 近三百名國子監監生,一生仕途之路已經斷絕了。 他們不能作為讀書人考科舉,那就是天塌了,整個家族都會很快都會馬上衰敗。 而這些人大多都是東林背景出身,又或者同情東林的人。 這發生的一切事情,對于這個朝廷來說,那就不亞于一場地震。 周奎和兵部侍郎閻鳴泰的家人,以及那名東華門外,喊著要推翻朱由校國子監監生陳良海的家人,一共三千多人已全部被處砍。 儈子手那根本是不夠用,他們的刀都快要砍卷刃了。 執行的官員,只好又從軍營借調來了數百名士兵,才算是把這個事情給做完了。 這個時候,一個年輕的官員剛好踏進了京城。 盧象升聽說了這段時間混亂的局勢。 在他看來,他覺得朱由校并沒有什么過錯。 他只是把想弄死他的人,給弄死了。 亂世當用重典。 沒錯,這盧象升正是朱由校剛剛召進朝廷里面的。 他先是來到吏部報到,很快宮里面就傳出的消息,陛下明天要見他。 雖然這盧象升已經通過一些渠道,知道他被提拔進京城里面,成為了新的兵部右侍郎,就是陛下是陛下特意提拔的。 但是他也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被陛下那么重視,讓他也大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話說如果不是朱由校真的看重他,剛好又有閹黨幫他辦事,這個事情還真沒那么容易。 就盧象升這個年齡,這個資歷,或許還得熬很多年,都熬不到兵部右侍郎這個位置上來。 朱由校確實需要見盧象升。 但是這個地方并不是皇宮,而是新豐縣的兵工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