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哪怕是這樣,建奴卻是越打越強大,九邊的軍隊也只能夠不停的增加。” “如果是這樣的話,大明的百姓會過得越來越苦,百姓們過不下去了,就只能夠當流民,就只能去挖大明的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明的江山, 早晚有一天會毀在這些流民軍的手里。” “朕被迫無奈, 只能夠盡快的解決建奴, 所以這一次朕必需要御駕親征。” “朕要在這一次對察哈爾部的戰爭之中, 給建奴一次大的打擊,起碼讓他們三五年之內都緩不過勁來。” 秦良玉聽到這話,愣住了。 她能夠感受到朱由校在說起大明百姓時的痛心,也能夠感受得到朱由校對百姓的愛護。 但正是因為這樣,秦良玉才不想朱由校去死。 因為朱由校死了,下一個大明的皇帝,未必有朱由校那么愛民,也未必有朱由校現在的手腕。 現在的朱由校竟然借助了一個區區的閹黨,就把大明上下的大臣給徹底平衡了。 秦良玉只能夠繼續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還是那個意思,陛下完全不需要出到長城之外。” “事到如今,微臣也不怕說句得罪人的話,陛下只訓練半年的士兵,是根本難以跟建奴的精銳交手的。” “陛下就算率領兵馬出了喜峰口之外,極大的可能也是打不過建奴的,到時候恐怕連陛下自己的安全都保不住。” “只要陛下還在,總有一天我們會訓練出更多更精銳的士兵,我們跟建奴之間的戰爭,也會越來越順利,請陛下一定要忍耐呀!” 秦良玉這個話說的可謂是十分的率直了,當然也可以說是十分不客氣。 但凡朱由校心胸狹窄一點,這秦良玉就得下獄。 旁邊秦良玉的兩個外甥也是緊張地看著朱由校,就害怕朱由校一怒之下,把秦良玉和他們給咔嚓了。 誰知道秦良玉這番肺腑之言一說出來,那一邊的朱由校仍然是一片坦然,臉上沒有半點的憤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