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帝御仙魔》
第(2/3)頁
扳倒劉行深與韓文約后,李曄之名再度傳遍天下,這回造成的轟動,比扳倒韋保衡的時候還大,民望也達到了新的高的,不僅是長安城,整個中原都在傳送李曄的美名,儼然又成為第二個李峴的趨勢,再加上升官,李曄終于在半年后,借著源源不斷匯聚過來的氣運,晉升練氣七層。
后來李曄去過一品樓,不過沒有再見到黃巢,就連一樓大堂樓梯旁,說書的目盲老頭也不見了,李曄還專門差人打探過,發現黃巢沒有參加春帷,就直接從長安消失。
李曄在長安城外,給李峴修了一座道觀,柳三娘跟著他一起住進了道觀,一直照顧李峴的起居。宋嬌、劉大正兩人,時不時會往道觀跑一趟,跟李峴敘敘舊。
李儼即位后,做派跟李漼沒什么兩樣,平日里也不怎么理會政事,尋歡作樂倒是一把好手,李曄起初還嘗試勸過幾回,后來發現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不再多勸。
李儼即位沒到一年,路巖和王鐸就掐了起來,起因是路巖奉承諂媚,把李儼哄的很開心,所以越來越受寵,權力也越來越大,于是貪贓枉法,儼然又一個韋保衡,而王鐸剛正不阿,時常直言進諫,漸漸就被冷落。
兩人斗了不到半年,王鐸便被貶官,外放任了州官。
田令孜取代劉行深和韓文約的地位后,成為整個長安城最有權勢的人,除了李曄把誰都不放在眼里,就連路巖見了他,都得客客氣氣。田令孜也不是什么好人,只負責貪污受賄和哄李儼開心。
乾符元年,即李儼即位初年,大旱之后大水,天災導致糧食缺收,而朝廷橫征暴斂,以至于餓殍遍野,終于釀成人禍,濮陽王仙芝、商君長等人,率先舉事,攻占州縣后又連陷數州,聲勢大漲,天下震動。
乾符二年,黃巢聚眾舉事,響應王仙芝。
此后亂兵轉戰南北,攻城掠地,發展成為數十萬流兵。
朝廷令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四鎮,合兵進討。
此后官軍敗多勝少,朝廷屢次易帥,而亂兵始終不能平定,反而聲勢愈發壯大。
乾符四年,黃巢攻陷鄆州,殺天平節度使,又陷沂州。為防亂兵控制淄青,朝廷以李曄為平盧節度使,遏止亂兵肆掠之勢。
平盧節度使,下轄齊、淄、青、萊、登等州,東臨大海,西部以泰山為界,與鄆、沂州相鄰。
......
西內苑早已修繕如初,春日陽光正好。
李儼在湖邊喂魚,他灑了一把魚食,拍拍手,轉身搖頭嘆息:“些許賊寇而已,也就吵得熱鬧,滿朝文武有的是領兵之人,天下藩鎮有的是充足精兵,要平定他們輕而易舉,你何必要親自去跑一趟,多累,留在長安豈不清閑自在?”
李曄坐在亭子里看著他,聞言搖頭道:“算起來,亂賊起兵已經四年,如若果真能輕易平定,也不會拖延到今日。朝廷數次易帥,雖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這些亂賊并不在一地滯留,而是流動作戰,四處亂竄,要圍殲并不是易事。”
說到這里,李儼就有些氣憤,他咬牙道:“這都怪那些藩鎮作戰不力!臨戰時相互觀望,誰也不肯沖陣在前,一旦亂兵大舉殺來,就腳底抹油一哄而散,完全就是為了保存自身實力,不肯向朝廷盡忠!反倒是向朝廷要錢要糧的時候,一個比一個叫的聲音大,朕真是惱火到了極點!”
李儼說的是事實,但不是全部。
藩鎮彼此觀望,誰也不肯吃虧,固然是大軍沒有迅速取勝的原因,但好幾次官軍取得大捷,把亂兵逼得就要敗亡,而朝廷卻因為黨派之爭,彼此都想得到戰爭勝利的大功,導致數次突然易帥,給了亂兵可趁之機,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戰爭不利的時候,就讓良將領兵,一旦取得優勢,覺得勝券在握,便又將良將換下,讓自己的親信勢力上場,結果就是飯桶壞了良將辛苦得來的果實,讓亂兵死里逃生。
這就是路巖的作為。
除此之外,朝廷派去的將領,有大過而不罰,有寸功而大賞,藩鎮兵馬取得戰績之后,朝廷卻吝嗇獎賞,一旦有了戰敗的罪責,就推給藩鎮,如此賞罰不明,導致朝廷威望大減,本來還算努力奮戰的藩鎮兵馬,漸漸也就不服了,態度消極起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临夏市|
昆山市|
玛多县|
桐乡市|
武邑县|
金昌市|
西安市|
新干县|
绍兴市|
呼伦贝尔市|
四子王旗|
夏河县|
电白县|
龙游县|
通道|
寿阳县|
舟曲县|
烟台市|
丁青县|
若尔盖县|
长岭县|
金坛市|
阿克苏市|
大关县|
庆安县|
崇信县|
黄浦区|
松潘县|
新巴尔虎右旗|
石景山区|
独山县|
安乡县|
渭源县|
新乡县|
高碑店市|
洪泽县|
沂南县|
昌黎县|
武乡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