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大正眼前一亮,振奮抱拳:“殿下如此安排,是最好的用兵之策,末將佩服!” 諸將一起抱拳喝彩。 李曄卻搖搖頭,“這只是戰略布局,構想雖然不錯,而要實現這個戰略,還有一個不得不解決的重要問題?!? 說著,李曄手中的長桿,順著黃河再度向西滑去,到了黃河幾字彎的拐角處,然后停在這里。 長桿頂端指著的地點是河中府,黃河在這里改道向北——或者說,南北向的黃河在這里改道向東。而在河中府并不在黃河西測,而是東側。 河中府毗鄰東面的昭義軍和北面的河東軍。 河中府有一支強大的藩鎮軍,即河中軍。 因為不需要渡河,又沒有大山作為阻隔,河中軍進攻昭義軍、河東軍十分便利。 一旦昭義軍、河東軍南渡黃河,向朱溫的河陽軍、洛陽東都駐軍發動進攻時,河中軍從西面進攻大軍側翼,那么昭義軍、河東軍就要面對極大的麻煩,處境十分不利。 河中軍節度使王重榮,早先就被李茂貞擊敗,現在河中府是李茂貞的地盤! 李茂貞控制的主要范圍是關中,潼關以西的州縣。河中府是李茂貞麾下唯一在黃河、潼關以東的地盤。 對于李茂貞而言,河中府是他出關進入中原和北方的關鍵地點,是必須要有的橋頭堡。當初他迅速搶占河中府,明顯是戰略眼光獨到的結果。 對李曄而言,河中府的存在,讓他征伐中原的戰爭,從和朱溫的雙方之爭變成了三方角逐。他不可能忽視李茂貞,也無法忽視。 李曄環視眾人一眼:“最嚴重的情況是,昭義軍、河東軍南渡黃河時,被朱溫集結的重兵在黃河南岸攔截,同時又被河中軍從側面襲擊。那么昭義軍跟河東軍一旦作戰不力,就有交代在黃河之畔的危險!” 說完這話,他停下來,看眾人的反應。 趙破虜尋思著道:“李茂貞一定會打我們嗎?如果我們行動足夠快,能不能在李茂貞反應過來之前,就讓昭義軍跟河東軍渡過黃河?如果我們掃蕩中原的速度足夠快......”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振開口打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