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去年秋天,長安修行學院才正式招收學生,現在還不滿一個學年,學生也只有八千人,雖說有不少即將成就真人境的,但大多數都是練氣初期上下,一群翅膀還沒長好的雛鳥,哪有現在就去天空翱翔的道理。 對李曄而言,長安修行學院,是他推行全民修行這項國政的基礎,里面的學生日后也都是要有大用的,說是大唐未來都不為過。現在的戰爭局勢雖然僵硬,但還沒到需要把“少年人”送上戰場的地步。 李曄本來不想多理會這件事,讓一員大臣出面,讓他們回去就行了,但轉念想了想,“少年人”的血氣意氣可鼓不可泄,便讓來報信的官員,去把幾名為首的學生帶進來。 不出李曄所料,為首的幾名學生中,果然就有張長安和楚錚。看他們的行走站位、目光神情,張長安和楚錚還是絕對領頭者。 這也不奇怪,他倆都是在河西、陽關浴血奮戰,為國立過軍功的,無論是天資心性還是地位身份,要成為學生領袖都不那么難。 “想要為國征戰,從學院學成出來后再說,眼下皇朝雖然四面戰火,朝廷卻還能處理得好,完全沒有到需要把幼崽送上戰場的地步。你們若想立功,就在學院好生修行,來日走上戰場的時候,不要敗軍辱國才是。” 李曄認可了對方精忠報國的信念,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張長安和楚錚相視一眼。 前者抱拳道:“殿下教訓的是,普通學院學生,的確應該好生進學才是,但是我們不同。我們之前就是沙場戰士,現在國家有難,我們哪有安心進學的心思,請殿下容我等出戰。等到滅了敵寇,我們再回來繼續進學!” 楚錚連忙接話道:“長安修行學院,培養的是為國所用的將士和官吏,而不是一群需要被人保護的士子。現如今舉世攻唐,若是我們不出戰,日后學院的學生,只怕會安享太平,忘了什么是報國。 “眼下學院初建,正是樹規矩、立傳統的關鍵時候,我們必須要讓后來的學生知道,進了學院,就到了報國的地方,隨時要準備為國奮軀。只有這樣,往后的學生才知道,他們為何要進學院,他們進學院是做什么的!” 其他幾名學生,也相繼表明了堅決的態度。 長安修行學院這批學生,大多都是軍中有功之士,最不缺乏的就是血氣之勇。 李曄沉吟下來。 他本來不想讓學生出戰,覺得這是對他們的不愛護。 但李曄也不得不承認,張長安和楚錚這些話說得很有道理。 長安修行學院并不是什么象牙塔,而是一座預備“軍營”,從這里面走出來的學生,往后無論是為官還是為將,最需要的,就是明白自己的使命。 大唐修士的使命,當然是為國而戰,無論是投身沙場,還是投身政事,彼處都是他們的戰場。 樹立這樣的使命與傳統,對長安修行學院的未來,乃至對大唐的未來,的確是有益無害的。只不過,這對這些學生來說,多多少少有些殘酷。 然而皇朝要長盛不衰,本來就是一個殘酷的歷程,這意味著許多將士需要血灑疆場,為皇朝滅殺一切覬覦之敵,也需要治理內政的官吏,多少有些不畏權貴、不容宵小的鐵血之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