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唐萬年(下)-《帝御仙魔》
第(1/3)頁
崔克禮退下后,李曄繼續在御案后處理奏折,李振沒有得到命令,只能一直在殿中趴著。從未時到黃昏,李曄沒有離開座位,李振也不曾動彈一下。
最后一片夕陽余暉從殿前廣場移到宮墻的時候,李曄站起身。從李振身邊走過的時候,漠然吩咐對方起身跟隨。他來到殿外,邁步走下玉階,一路直行,走上皇城城樓。
皇城城墻很高,從這里向南眺望,大半個長安城都能納在眼底。華燈初上,縱橫如棋盤的街坊人影幢幢。眼下的長安城已經沒有宵禁,繁華之地的熱鬧可以一直持續到深夜。
夜風習習,負手而立的李曄衣發輕卷,面上的肅殺慍色徐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幾分追憶:“朕剛剛繼承王爵,執掌安王府的時候,就在風雨橋遇到了你。彼時朕手中無權,身旁無人,卻要面對奸臣道門的敵視,是真正的逆境。
“從彼時起,你跟在朕身旁,為朕打理王府之事,出了許多良策。而后朕出鎮平盧、平定四方、征伐邊疆,你一直都是朕的肱骨。論功勞,文官中你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李振躬身站在李曄側后,一直低頭看著腳面。
聞言,他稍稍抬頭,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風雨橋偶遇陛下的時候,正是臣走投無路,就要露宿街頭之際。彼時雖然窮困潦倒,臣卻有一腔熱血,想要報效國家,改變大唐頹勢,為百姓......成為一代良臣,青史留名?!?
李曄沒有回頭,望著燈火漸漸輝煌的長安城,語調沉緩:“朕一直以為,你和崔克禮會是朕的房、杜,你們也一直做得很好,為此,朕從來不吝嗇對你們的獎賞。卻沒想到,曾經為民請命、為國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最終竟然倒在了富貴之鄉里!”
李振俯首無言。
半響,見李曄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李振苦澀道:“這天下的有志之士,心憂家國,多是在還未掌權之時。一朝大權在手,面對金山銀山,又有幾人能夠初心不改?個人如此,群體更是如此。
“說到底,天下的有志之士是一樣的,天下的權貴也是一樣的。當有志之士的身份,變成了國家權貴,面目自然也會改變。這是規律,誰也無法違背。
“臣也曾艱苦奮斗,臣也曾為這個國家立下不小功勛,臣也喜歡拿著這份功績說事......但事實就是,歷史并不代表現在,臣現在墮落了,便是真的墮落了,罪責無法遮掩。”
說完這些,李振俯身下拜,“艱難困苦,臣走過來了,刀山火海,沒有讓臣改變心志,臣也曾以為這世上,不會有什么能改變臣。但臣現在明白,論改變人的力量,權勢富貴要比艱難困苦強太多。
“臣有負陛下信任,愿意承擔罪責,請陛下責罰!”
李曄沒有回應李振要求責罰的請求。
他兩世為人,經歷過的事情非常人可比,多種多樣的見識,讓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加深刻。對李振的經歷,他其實很能理解,對李振嘴中關于一群人改變的論斷,他也認同。
但這并不意味著,李曄就能原諒李振。
李振錯了,李曄可以原諒,他自己錯了,誰能來原諒?
“太宗說,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倒是覺得,這句話里的‘君’換成‘朝廷’更恰當一些。朕斬了開封刺史,處置了戶部尚書,你可能覺得朕已經做得夠狠。但朕告訴你,這只能平息一時民憤,要讓國家長治久安,再無權貴侵奪百姓財富之事,這還遠遠不夠。
“物價陡然大幅上漲,百姓日子過不下去,就算大唐皇朝建立再多功業,也是鏡中花水中月。當百姓的衣食住行無法被保障時,誰還能要求他們去感受大唐榮耀?
“若是以前,土地兼并也就兼并了,百姓雖然怨忿,也無力反抗官府,不過上兩三百年,情況嚴重不到皇朝覆滅的程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庐江县|
苍山县|
报价|
吴桥县|
林甸县|
卓资县|
高尔夫|
芦山县|
安乡县|
堆龙德庆县|
揭阳市|
布尔津县|
黄大仙区|
梅河口市|
马龙县|
集贤县|
西丰县|
安达市|
巩留县|
德令哈市|
嘉义市|
南召县|
锡林郭勒盟|
金秀|
庆云县|
革吉县|
成武县|
论坛|
旌德县|
息烽县|
松溪县|
海兴县|
衡阳市|
琼结县|
崇阳县|
阿克苏市|
永新县|
军事|
贵港市|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