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既然盜洞是直接打到這個溶洞來了,為什么還要大費周折,在魚骨廟挖地道呢?找個山洞挖進去豈不是更好!”張依彤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張浩道:“這個可以跟據(jù)我們得到的情報來進行分析。” “魚骨廟這片地表面上看起來很普通,但事實上在這地下到處都是土殼子陷坑洞,要是不小心掉進去,就永遠走不出來了,所以這里又叫龍嶺迷窟。” “當?shù)厝苏J為這地方邪乎得很,大白天都能遇到鬼墻,其實這都是地形的原因。” “所以我認為這片溶洞,并不是一個整體的大洞,而是支離破碎,有大有小,有些地方的山體是實的,又些有是空的,這些洞深淺長短不一,而又互相連接,錯綜復雜,掉進去的人就不容易走出來了。” “而蓋魚骨廟的人絕對是個高手,既然能夠在一片被破了勢的山嶺中準確的找到古墓方位,他一定有常人及不得之處,相形度勢的本領(lǐng)極為了得。” “同時這盜洞打得也極為講究。” “打個洞而已,這還有講究嗎?”在張依彤的意識里,是個人都能挖。 張浩笑的說道:“我們先不說整個盜洞打得十分規(guī)整,就拿這個通道幾十年過去了都沒有發(fā)生過任何坍塌,還有這盜洞能從幾百上千米的地方, 精準的打入洞穴之中來說,沒點技術(shù), 能行嗎?” “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她聽了這一席話后, 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難度。 張浩道:“這種方法在盜墓界稱之為切洞, 就是提前計算好角度,方位, 以及地形等因素,再從遠處打個盜洞,這洞就能一路通到地宮。” 說道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件事了, 據(jù)史料記載:羊城有個叫焦四的盜墓賊,經(jīng)常出沒在白云山附近,手下黨徒數(shù)十人。 這些人通過“聽雨、聽風、聽雷……”,準確找到古墓位置。 某一天正午時分, 雷電交加,焦四吩咐手下到不同的方位“聽”地下的聲音。 雨過天晴,東方位置的那個盜賊回來說:“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 似聞地下有聲相應(yīng)者。” 焦四大喜說:“得之矣!”次日凌晨, 盜墓賊準確找到了唐代重臣李茂貞及其夫人墓葬,李茂貞尸體保存完好, 還能看到“長髯繞頰, 骨肉如石, 叩之有聲”,盜賊挖掘出金棺、銅人、金珠、金箔等珍寶, 隨即逃之夭夭。 這也是“切”的一種, 不過關(guān)于這方面的獨門絕技很多都已經(jīng)消失。 休息了一會后,他們繼續(xù)進入了盜洞的第二段, 這第二段的盜洞的距離并不長,后面連接的是一處年代久遠的通道。 “這不會是直接打到了原墓穴的通道內(nèi)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