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民間為了紀念她,刺繡紡織皆稱她 說起女紅來源地,蘇城吳縣美麗地……” 這是一首曲風偏流行向的歌曲,并不是很出名。 范筱悠唱出來的時候,場上嘉賓都沒有印象。 每個人關注的地方不一樣,王軒以及逐漸進入音樂這一行的柳清茜,更側重去看觀察這個女孩的唱功。 有一說一,還可以。 算是技巧性方面比柳清茜強,但聲音硬件方面沒她好的類型。 唱完之后,范筱悠就穿著換好的這一身,直接來到了嘉賓席這邊坐下。 這個環節里,剛才誰表演了,主持人會先和該嘉賓交流一番。 范筱悠過來坐好,主持人孟凱也按照流程開始問了。 “感謝筱悠帶來這么一首優美動聽的歌。 你唱的這首歌叫蘇繡,能和我們說說蘇繡相關的內容嗎?” 這個問題,沒來做客節目的時候,節目組和嘉賓就私下先提醒過了。 就算沒有提醒,一般登場的人也會先做功課,不至于自己唱的歌曲主題,別人一問三不知。 范筱悠很明顯是有所準備的,主持人話語剛落音,她立即滔滔不絕說了起來: “在各位前輩和學識淵博的同齡人面前,那我也勉強獻丑,隨便說說了。 我老家是蘇省鹽城那邊的,和刺繡發明者女紅的家鄉蘇城吳縣,離得也不算太遠……唱這首《蘇繡》,也算是為家鄉的宣傳發展做一份貢獻吧。 蘇繡至今有兩千多年歷史,在三國時期就有了相應的記載,風骨神韻定格在隋唐,宋元時期技法逐漸成型,明清時代開始走向成熟。 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 她說的也算詳細,而且敢在節目里說出來的東西基本都是沒毛病的,范筱悠說完后,在場的幾位嘉賓,主持人,以及臺下的演員觀眾們,都給予了贊美的掌聲。 掌聲過后,主持人孟凱的目光放到了其他嘉賓身上,笑問道:“關于蘇繡,幾位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