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波教授還是和之前一樣,微笑看著其他嘉賓,先讓眾人發言,等最后需要補充點什么的時候,他再上。 這是為了節目效果,也比較符合他不怎么喜歡出風頭的性格。 老人黃麗萍似乎對蘇繡方面也沒有研究,又或者是想給年輕人表現的機會,只是禮貌看著其他人,沒什么要開口的欲望。 眾人的注意力,又再度來到了王軒和柳清茜身上。 王軒還在猶豫著自己先說還是讓柳清茜說,柳清茜那邊先有反應了。 她快速瞄了王軒一眼,嘴角微微一翹,很快恢復了正常,好看的眼眸閃動著笑道: “蘇繡我也不太了解,要不看看王軒還有什么說法吧?” 她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了王軒,帶著一絲外人難以察覺的調笑。 王軒給了她一個死丫頭真會踢皮球的眼神,心頭也有些美滋滋。 柳清茜啥也沒說就將話題轉給他了,這明顯是在提醒他:出風頭的機會交給你了。 這些天兩人除了睡覺的時間,整個白天大多數都在一起。 在一起的時候,自然也會討論登臺節目的主題。 要唱蜀繡這首歌,蜀繡這方面的知識,兩個人可以說都是很熟悉了。 除了蜀繡之外,王軒還比較了解本地的杭繡,以及粵繡,蘇繡和湘繡這三大名繡。 兩個稍微上了年紀點的暫時不想開口,唱歌的女團少女又已經說過了,柳清茜那邊直接敷衍了過來,那王軒只好表現一下了。 “正如范筱悠和她唱的那首歌所描述的,蘇繡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繡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明朝的時候,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家家養蠶,戶戶刺繡。明朝才子唐寅(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它的發展…… 清朝的蘇繡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城更有了“繡市”的譽稱。蘇繡在繡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精美的雙面繡,就是那時候出現的…… 粵繡,湘繡,蜀繡都算是每個省刺繡的特色稱呼,蘇繡不是。 蘇繡更多指的是蘇城本地的刺繡,而不是蘇省的。 蘇省除了蘇繡外,還有蘇北繡,寶應繡等…… 我大概就了解這一(億)點吧,剩下的交給大家補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