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么……如果皇帝的功勞蓋突破天際,下面的將領就算有小心思,也翻騰不出來浪花。 多爾袞為了入住中原,孤注一擲,朱慈又怎能放棄這大好機會。 親征換家有利有弊,但對朱慈來說根本不用想太多,就是懟過去。 只要能把建奴懟殘,其他的事情都不算事情…… “打過去!”眾將士呼喊道,回應著朱慈。 排山倒海的浪濤之下,王先通和張慶臻早已習以為常,遼寧皇帝能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獲得如此大名聲……和他那自帶蠱惑屬性的語言是分不開的。 當然……這其實也是因為他們兩人本身便是忠誠于國家的愛國將領。 朱慈的言語,也更容易觸動他們。 軍營每日聽戲講書的活動,就一直沒有間斷過。 基本已經成為明軍每日的日常。 許多民族英雄的事跡,已經能讓大多數人耳熟能詳,那其中所帶來的正能量,便是明軍之中的民族觀念在逐漸形成。 這也是朱慈在宣揚民族仇恨時,能夠獲得響應的基礎。 “打過去!為千萬死難的同胞報仇!打過去,將我們所承受的苦難和痛苦封還,打過去……讓韃子明白一個事情……” “那便是……血債血償!” 全軍群情激奮,朱慈仍然在祭軍臺上,他來回踱步,但目光始終注視著全軍。 “殺韃子!” “滅建奴!” “血債血償。” 無數的聲音在軍列中回蕩,無數的仇恨在眾人心中滋長。 如今的皇衛軍已經不是當初的京營,和精良裝備,強化訓練相比,朱慈更重視的是對軍隊心靈的控制,和感情的引導。 強化愛國主義精神,將其一步步的轉變為如同兔家軍一樣的強悍部隊。 朱慈等到眾人聲音平息后,又繼續言道。 “那便滿飲此碗酒,隨朕出征!踏平建奴!” 說罷,朱慈率先仰頭喝下碗中酒,甘美好喝的就像那兌了水的二鍋頭。 朱慈帶頭,中軍效仿,五千人一起喝酒的場面,相當的壯觀。 喝完之后,朱慈摔碗,大吼道。“漢人永不為奴!” “漢人永不為奴!” 西風烈烈,旌旗展展,漢家錦繡,綿延不絕。 在這一刻,朱慈帶著他的皇衛營的五千騎兵……朝著東北而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