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jīng)過上元節(jié)課業(yè)之后,“李思”這個名字突然就在國子監(jiān)里廣為流傳起來。她在‘上元節(jié)課業(yè)’中奪下了國子監(jiān)第一的經(jīng)歷,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 國子監(jiān)弟子如孔子所言:君子坦蕩蕩。敬佩就是敬佩,平日提起李思,言辭之中盡是褒獎,絲毫不見嫉妒或是有其余心思。 甚至連很多教導過她的教員都在私下議論,這般人才,若身為男兒身,日后官入翰林,未必是難事。 然而這一切,許佑汐根本沒時間去關(guān)心,她把余下來的時間全部花在了看書上。 國子監(jiān)歷代祭酒、司學皆由當代大儒擔任,這幫文人有思想有抱負,讀萬卷書評天下事,也懂怎么寫文章。 所以,國子監(jiān)藏書基本都保留著這些大儒點評過得痕跡,其中提出的很多治國之論,都讓許佑汐覺得‘眼前一亮’。 于是,平日讀書讀得更起興了。 許佑汐翻書速度極快,基本都是一目十行。 “李思,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最近這段時間,上京城老實多了,連衙役巡街都勤快不少,你可知道為什么?”鮑有今抱著課本,找許佑汐閑談。 “今年輪到‘京察年’,四品以下官員沒幾個月都要開始向上級述職了,能不老實嗎?”許佑汐漫不經(jīng)心回答。 乾朝效仿前朝,留了下個很有意思的體制,朝廷每六年會輪到一次‘京察年’,全國四品以下的官員都需要向吏部進行公開述職,分析自己近幾年工作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若是有私自隱瞞不報,卻被聽你述職的官員點出來,那你就自己主動打辭職報告。 最早的時候,‘京察年’都是打擊朝廷貪污腐化的利器,直到近幾十年才較前差多了,只要你關(guān)系夠硬,大家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你過關(guān)的。 但畢竟也算是六年一度的大事,就算提前找好了關(guān)系,大家還是會收斂些,防止有言官非要在這時候諫你幾句。 “你連‘京察年’都知道!李思,你家里也有人入朝為官?” 許佑汐點頭:“算是吧,老頭子剛退休,家兄還在繼續(xù)干。” “你還有兄長?叫什么名諱,我看看可聽說過,日后有機會引見給我們也認識認識?” 還是……算了吧。 還得跪著見,太麻煩了。 許佑汐敷衍地嗯了兩聲,突然好似想起什么,突然問道:“對了,盛元帝御駕親征已經(jīng)一個多月時間了,你家里有傳出什么消息嗎?” “這種事,我爹怎么可能告訴我。”鮑有今忽然壓低聲音,“但不影響我偷聽啊!” “有好消息,盛元帝已經(jīng)在帶兵回京的路上了。” “回來了?贏了?京城怎么沒傳來捷報?” “我聽說好像是壓根就沒和瓦剌的騎兵打起來,反正具體原因誰也說不清,就不想打了,所以回來了。” 許佑汐聽到這,反倒松了口氣,人能平安回來就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