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錦上添花而已。 現在不得不承認。 算法才是最重要的。 要不然環龍一號和光龍二號也不可能創造這么大的奇跡。 蘇翰道:“現在咱們一已經完成了環龍一號和光龍二號的生產和測試。那么接下來應該將中心放到其他裝置上了。無論如何也必須在五年內完成所有預定裝置的設計和生產。” 羅達聽到這急忙道:“蘇總!其實我覺得咱們的光龍二號裝置效果遠遠好于預期。現在就放棄有點可惜了。” 谷順安也急忙道:“其實慣性約束聚變一直是最理想的聚變路線之一。以前之所以大家對這條路線沒有信心。主要是實驗數據長期無法獲得有效提升,而且腔體和靶丸成本居高不下,工藝復雜。現在既然咱們已經實現了能量增益因子的提升。未來完成發電裝置未必就是不可能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繼續更新優化裝置。放棄實在是太可惜了。” 其他人也是紛紛點頭。 核聚變現在全球就兩大路線。 磁約束和慣性約束。 龍翰科技現在不管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都成功了。 按理說應該在這個兩個路線繼續挖掘下去。 尤其是慣性約束已經是全球第一。 更應該繼續優化下去才對。 蘇翰聞言道:“我當然知道現在咱們的成績來之不易。雖然光龍二號成績不錯。但成績不同等于收益。別的不說僅僅在充電上的損耗就超過了百分之九十幾。想要繼續優化,不管是電源、還是濾波器,又或者光學組件,激光靶室,靶丸都要進行全面升級。 別的不說光是時間成本就是我不能接受的。 雖然慣性約束聚變這條路可行,但后期投入的精力和時間成本太大。而且慣性約束聚變也達不到我想要的q值50的地步。因為慣性約束聚變太費電了。制造出來的電能大部分都被浪費掉了。就算能制造出實驗堆,只怕每年光內耗的電能也不必發的電能低。 這可能未來核聚變的發展方向嗎?” 眾人聞言互相看了看! 不得不承認蘇翰說的倒是沒問題。 就算不考慮升級和調試設備的時間成本。 光是自身損耗成本也是天文數字。 發電一千億。 自損九百億。 似乎也沒什么搞頭。 蘇翰道:“請大家記住!我們現在不是在完成真正能發電并網的實驗堆。而是在驗證不同路線的核聚變技術。只有完成更多核聚變設計路線的驗證裝置才能讓我們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核聚變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可行性。 我的目標是完成一個q值超過五十以上的聚變裝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