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舊的殿室之中,一大群人還在站著商議。 或因臨時召見、來的人又多,所以殿室內(nèi)沒有鋪設(shè)席位。不過這樣也好,可能比跪坐著不動、感覺更涼快一些。今日的氣溫不算特別高,只因太多人聚集在一間屋子里、才會讓人覺得愈發(fā)悶熱。 主要是沒有風(fēng),氣息散不開。益州盆地內(nèi),經(jīng)常都沒有什么風(fēng),大風(fēng)天氣更少見。 黃門侍郎、費文偉的長子費承,也在隊列之中,不過他一直沒有說話。 這時又有人向上位揖拜道:“既然朝廷要聚兵御敵,如果只增援劍閣,那巴西郡各地、多半又要遭受劫掠。陛下明鑒,不如提前調(diào)兵到米倉道、間道設(shè)圍,找準(zhǔn)地形建造營壘。無須太多兵力,即可堵住曹兵南下道路!” 殿上不怎么安靜,但只要有人向陛下奏請,諸臣便會矚目、聆聽他的言論。 大伙的語氣都在向陛下說,實際上也是對同僚們說、公開表達主張的意思。 姜維深吸了一口氣,又開口道:“正如去年秋的境況,無論曹兵從何處突入國境,只要劍閣還在、金牛道未遭賊軍打通,我軍都有機會重新調(diào)整部署,從容應(yīng)對。因此在摸清賊軍企圖之前,我軍先陳兵于劍閣關(guān)再說、至少不會出大錯。” 姜維一發(fā)言,不管什么主張的人、仍都比較重視他的說辭。 哪怕姜維有過大錯,并且卸任了大將軍的職位,但他言及兵事、依舊有一種信心,而且也愿意為朝廷大事負(fù)責(zé)。這樣的氣質(zhì)、以及心態(tài),仿佛為他的言論增添了分量。 費承的父親在世時,氣度才能蓋過姜維!而今只有張翼、廖化能比肩,但張翼這次并不反對姜維,而廖化的才能、比起姜維確實要差一些。 費承更沒有言語的打算,父親費文偉雖然做過大將軍,但兒子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在朝堂上的言論分量、根本無法與父親相提并論。 同樣今天一直沒公開言論的人,還有車騎將軍夏侯霸。費承估計、夏侯霸贊成姜維的主張,但是夏侯霸與司馬師不和;司馬師卻深得姜維信賴,所以夏侯霸干脆不言語。 就在這時,侍中陳祗出面道:“為穩(wěn)妥起見,臣奏請陛下,仍可采納姜伯約的建言。先讓伯約趕往涪縣,率領(lǐng)一半主力援劍閣,另一半則預(yù)備江油關(guān)、左儋道。成都和綿竹的人馬,隨后陸續(xù)向涪縣分批進發(fā)。待到敵軍的意圖更加明朗,再行調(diào)整部署。” 姜維馬上拱手道:“江油關(guān)、左儋道二地,最多各去五千人就夠了,余下的人都隨我去劍閣關(guān)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