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滴滴滴滴~ 急促的告警聲,驟然響起。 這是危險的信號! 意味著有連續雷達波,正持續照射而來,極有可能是被鎖定了。 可告警有啥用? 此時此刻的遭遇,兩名禿鷲戰機的飛行員早有預料。 高超音速飛行,無法打開彈艙。 就像正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汽車,打開一下車窗,便能感覺到強勁的氣流,狠狠的吹入車內。 而以近四倍于音速飛行的禿鷲戰機,飛行速度可不是什么每小時一百公里左右,而是每小時四千多公里。 這么快的速度下,氣流沖擊力得有多強? 能瞬間撕裂了彈艙艙門,讓戰機遭受損傷。 所以,兩名飛行員不得不減速。 飛行速度放緩到了兩馬赫以內,這才開啟彈艙投彈。 即便如此,彈艙開啟和關閉的速度也非常之快,整個過程幾乎一秒不到。 也只有速度足夠快,才能降低氣流擾動與沖擊,盡可能的實現投彈零毀傷。 傳統的投彈方式,是武器掛架通電解鎖,讓彈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地離開戰機。 但這種過程太緩慢了,耗費時間太長。 禿鷲戰機是彈艙門開啟的一瞬間,就將導彈彈射離開彈艙,然后艙門趕緊關閉。 可即便如此…… 從四倍音速,放緩速度,降低至不到兩倍音速,然后又轉向,再加速…… 這個減速投彈、轉向加速的過程,自然是耗費了時間。 而那些瘋了似的,合圍找尋的猛龍隱形戰機,它們可沒有減速??! 此消彼長,這就容易拉近距離了。 所以…… 兩名禿鷲戰機飛行員,是做好了要被發現、被圍攻的心理準備。 但是他們也充滿了信心,畢竟已經投擲了導彈,禿鷲戰機已經變得更加輕盈了。 單純比拼速度,第四代的猛龍隱形戰機,根本就不是第五代的禿鷲戰機的對手。 雙方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依靠自身強大的電子對抗設備、強悍的加速性能,禿鷲戰機完全有能力輕松逃離。 至于被攔截…… 這概率微乎其微。 禿鷲戰機領先一代,高超音速飛行之時,想要投彈都必須要減速才行。 猛龍隱形戰機,敢在三倍音速的情況下,打開武器彈艙?主動作死嗎? 而且速度這么快,用機炮更是不可能。 機炮的有效殺傷距離,也就兩三公里而已,是用來近距離空戰狗斗用的。 如果能被猛龍隱形戰機追到距離只有兩三公里,那禿鷲戰機還混個毛?。? 至于會不會被地面的防空導彈,升空攔截? 這就更不用擔心了。 那些傳統的雷達,根本就無法探測到禿鷲戰機,更別說持續穩定的鎖定,然后給升空的導彈提供目標指引了。 即便真有人發瘋,胡亂發射導彈升空,想要依靠導彈自己的導引頭,探測鎖定高速飛行的禿鷲戰機……那真是癡人說夢。 地面的大型雷達都‘看不見’,還能指望導彈那巴掌大的導引頭,能探測鎖定目標? 總之。 滴滴滴的告警聲,完全沒必要注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禿鷲戰機此刻,發揮自身強大的隱身能力,又硬吃速度比猛龍隱形戰機更快的優勢。 這要是都逃不掉? 除非禿鷲戰機突發故障了! 當然。 兩架禿鷲戰機是具有很強的隱身性能,但導彈可就不隱身了。 現如今的各種導彈,都是長得跟大圓棍似的,只不過尾部帶方向舵。 獨特的造型,就已經很容易被雷達探測鎖定了。 再加上導彈的發動機,是燃燒固體燃料,短時間內迅速燃燒產生噴射動力。 數千攝氏度的高溫尾流,紅外輻射特征太明顯,想探測不到都難。 因此。 空中的預警機、地面的雷達站,迅速發現并鎖定導彈。 根據導彈的航向、速度、輻射特征等,很容易推斷出大致的打擊范圍。 畢竟體型越大的導彈,攜帶的燃料越多,攻擊距離才會越遠。 經過火控計算機測算,發現攻擊目標好像是唐龍實業集團的科研城。 可問題是…… 科研城不是還沒竣工嗎?炸誰呢? 有什么高價值目標,值得冒這么大的風險呢? 除了吳杰夫婦倆,還能有誰? 意識到這一點,參與此次行動的空中預警機、地面雷達站,立刻緊急通報,并設法攔截。 對于最高飛行速度,可超過四馬赫的導彈來說,命中目標也就三分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