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問題是…… 如果這個‘云團’是凝結而成的超大離子體,那么它為什么只顯示藍色呢?應該會有很劇烈的離子發光現象,散發出猶如南北兩極,那絢爛多彩的極光才對。 而且目視觀察,發現它密度肯定非常高,顏色非常深。 圖像放大之后,還能看到在它的中部,似乎有一個黑黢黢的大洞。 到底是深藍到了發黑,還是確實是有個大洞呢? 為了進一步查證,測控船很快起飛了一架無人偵察機。 雖然有艦載直升機,但也不敢用。 萬一是個超大的離子體云團,直升機一旦靠近,就會容易因為放電效應,而導致猶如遭到雷電電擊似的,那可就太危險了。 無人偵察機就不同了,即便出事墜落,也不會死人。 關鍵是沒有飛行員,無人機可以做很大的高過載機動。 比如起飛之后,就猛然連續爬升,有飛行員的直升機可不敢這么飛,那不找死嗎? 不多時。 無人偵察機就接近‘藍色云團’了。 借助機載的高清晰光學相機,讓測控船上的人,看得更清晰了。 那確實是一個黢黑,不透光也不反光的大洞。 幽深而又神秘。 無人偵察機沒有探測到,任何輻射信號和紊亂磁場,但也不敢過于接近。 盤旋一周之后,開始繞大圈爬升,猶如螺旋狀般的往上爬升。 最高能飛到上米高度的無人偵察機,在這三千米左右空域,自然是相當輕松。 一邊斜向上盤旋繞飛,一邊調轉機腹的光電吊艙,對這‘藍色云團’進行拍攝。 當飛行高度來到了六千多米,終于拍攝完成了。 測控船上,根據無人機偵察機實時傳送回來的數據,也迅速完成了一個三維建模。 這個漂浮于無人火山島正上方空中,一動不動的‘藍色云團’。 特別像是一個,被掏走了內核的蘋果。 在它中間,有一個直徑接近二十米的幽深大洞。 不反光不透光,合成孔徑雷達和超聲波也無法穿透,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 而另一邊。 衛星遙感成像數據也傳回來了,但也看不出有什么端倪。 因為國際空間站并沒有途徑這一區域上空,所以也沒辦法讓宇航員,通過目視觀察。 研究討論辯論…… 誰也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東西。 它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是什么原理導致它何時出現的…… 各種問題,都不清楚。 而外界…… 自然也早已。 震驚全球的新式光學武器試驗,吸引了太多人關注。 天亮之前,黑黢黢的黑夜,沒有讓這個‘藍色云團’得以展露。 但如今天亮了,體積不小的它漂浮在無人火山島上方,又怎么可能視而不見呢? 不少國家都高度關注這起事件,大量的偵察衛星間諜衛星早已部署到位。 大量遙感與光學成像照片,已經在傳開來。 如此神奇異象,自然令人驚詫。 沒人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么一個奇怪的云團。 更沒人知道,它的出現,意味著什么。 隨著時間的推移…… 各種猜測和推論,越來越多。 而全權負責并主導這次試驗的五十一號基地內。 原本是在討論通電試驗的科學家們,也早就更換了討論議題。 之前他們在討論,接下來還要不要繼續通電供能。 畢竟先前的三次試驗,除了迸發出耀眼的光柱,沖出地球刺入宇宙,讓全人類為之驚顫,讓不少人羨慕嫉妒恨……似乎,也沒什么科研收獲。 搜集檢測到的數據并不多,依然無法了解,這個特殊裝置的工作原理,而想要逆向仿制,就更不可能了。 這就好比給原始人類一部智能手機,無意間按壓了開機按鈕,發現居然屏幕可以發光發亮,按壓一次就亮一次。 這么做,除了引起小伙伴們的羨慕嫉妒,又有什么用呢? 能知道這智能手機,為什么會發光發亮嗎?能知道它是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藝嗎? 顯然不能! 理論知識上的差距,決定了認知能力的局限。 科學家們密切討論,繼續通電試驗,意義根本不大。 無法暴力拆解無法逆向仿制無法測繪模仿…… 那繼續給它通電,又有什么卵用? 讓全世界羨慕嫉妒,有了威力恐怖的‘新式光學武器’嗎? 可是糊弄一下不明真相的平民大眾還行,想要誆騙震懾眾多國家,太難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特殊裝置之所以能夠迸發光柱,是用了好幾臺核反應堆發電,用了大量機械和電池儲能,從而給它提供瞬間的高壓強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