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正還真沒學過跳舞,哪怕凱瑟琳表示不介意,他也不想上去出丑,氣的凱瑟琳在一旁直翻白眼。 他也不在意,一個秘書還想翻天? 不過審視人群,他還真看到了幾個熟面孔,臉書的扎克,眾籌網的伊麗莎白,還有紅杉上次參與meta融資的那位負責人。 其他的就不是很熟悉了,就和歪果仁看大夏人都長得差不多一樣,大夏人看歪果仁其實也有些臉盲癥。 臉書最近的日子可能過的不太好,所以扎克沒有很開心。 他的臉書現在還沒走出校園,但是meta橫空出世,積壓了很大一部分臉書的生存空間,而myspace又在加大投入,跟meta搞競爭。 結果meta似乎沒啥事兒,臉書的用戶量卻狂跌不止。 典型的被殃及池魚,臉書就是那條魚。 這就跟王老吉和加多寶打架,不小心把和其正打死了是一個道理。 這里面主要還是一個產品力的因素,臉書的產品力在這個時期其實挺一般的,之所以能夠迅猛發展起來,其實運氣因素占據很大一部分比例。 在臉書之前,myspace(聚友網)和friendster(交友網)其實已經打過一輪了,要說社交網絡,這個時候的聚友網才是老大。 但是聚友網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機遇不是很好,融資沒有帶來很好的效果,反而加速了虧損——越多人加入聚友網,照片就越多,所需要的存儲服務就越多。 受限于技術因素,聚友網可不像meta社區那樣有外掛一般的a2v圖像格式,能夠大幅度降低存儲成本,臉書也存在這個問題,虧損日益嚴重。 但是扎克年輕,有學院背景、有故事、有創造力,更被資本看好,所以一直有資金給他續命,讓扎克有時間去開發更好玩的功能。 聚友網就不一樣了,互聯網的垂直賽道屬于典型的贏家通吃,所以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很快就沒有能力再和臉書對抗,這才形成了臉書一家獨大的局面。 后期臉書的發展基本上就跟鵝廠是一個翻版模子,抄抄抄,買買買——只不過鵝廠有人口紅利和環境因素,可以做成游戲平臺,臉書沒做游戲的機會,但是基本上也把社交業務給圍死了。 不過現在王正來了,打造圍城的可就是嶄新的meta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