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雖然資金占用量不大,但是退出程序比較麻煩,而且投資了就得操心,他手頭的業務都快做不過來了,哪有那個時間和精力。 這年頭硅谷這邊兒的人確實腦洞大開,很多創業公司趨向于科幻電影。什么超級電池、太空飛船之類還得發展好幾十年呢。 但是想到電池,王正突然想到了未來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鈉離子電池。 在06年,商用電池技術當然是鋰離子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為主,鋰離子電池做消費電子領域,磷酸鐵鋰則主要是作為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領域。 不過這個時候在國內,鉛酸電池也還存在著大量的市場占有率。 因為這個時候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在和國,磷酸鐵鋰核心技術在美聯。 大夏在這一領域奮力追趕多年,直到十多年后才發現,鋰例子電池不是大夏電池行業的出路。 主要原因就在鋰礦石上。鋰礦石儲量國內也比較豐富,但是質量不高,提純成本非常高。質量好的鋰礦石則都在國外,大夏鋰電行業需要大量依賴進口。 所以后來大夏就開發出了一種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是鈉元素,這個非常便宜,國內產量巨大。而且它的負極材料用的是鋁,比鋰離子電池用的負極材料銅要便宜的多。 雖然這個電池的能量密度比鋰離子電池略低10%左右,但是它便宜的多呀,而且更加安全,充電速度、抗寒能力也均有大幅度提升。 2025年左右,鈉離子電池的商用化就已經非常成熟了,消費電子、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等行業都能開始大規模的應用。 從磷酸鐵鋰到三元鋰電再到最適合國情的鈉離子電池,王正肯定不會再走這個彎路,提前開始鈉離子電池的研發,才能夠有更多的話語權,去引導時代的命脈。 這項研究放在美聯肯定不行,主要還是知識產權的問題。 美聯這個大丑國老雙標狗了——但凡跟他扯上一點兒邊兒,就敢大包大攬說這歸我管。 但是放在國內的話,讓誰去做這件事比較好呢? 和美聯不同,國內要是隨便找個所謂的“職業經理人”,自己不看著,分分鐘就敢給你弄黃了。 火云的雷君和叮叮的宮鈺都各有一攤,電池這個東西的研發周期可不算短,也跟他倆的業務都不沾邊兒,這就有點兒難受。 國內可用的人還是太少了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