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言安撫唐三藏睡下,有他在這里看護(hù),任何冤魂都別想近身。 同時他也閉上雙眸,開始回想西游記原著烏雞國的劇情。 首先這烏雞國國王好善齋僧,并且自身資質(zhì)也是上佳。 于是如來佛祖想要讓烏雞國國王加入靈山,成就羅漢真身,所以派出文殊菩薩前來度化烏雞國國王。 文殊菩薩下凡后,不能夠暴露本相,因此只能扮作一凡僧前往。 在度化的過程中,烏雞國國王和文殊菩薩發(fā)生了口角,國王不悅,便將文殊菩薩浸入水中,足足三天三夜,最終還是六甲金身出手相助解救了文殊。 此事傳開后,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精十分惱怒,他決定為自己的主人文殊菩薩報仇雪恨,于是青獅精變化成全真道人的模樣,有意接近烏雞國國王,在獲取對方的信任后將其推入井中,然后自己變成烏雞國國王的模樣,鳩占鵲巢。 烏雞國乃是新建國家,國王是首任君主,人口近百萬,若舉國信仰佛法的話,所產(chǎn)生的氣運(yùn)對佛門大有裨益。 但怎奈烏雞國國王并非真正敬仰佛教,表面上的好善齋僧也只是裝出來的,所以文殊菩薩才會被沉入水中。 于是佛門想出了個主意,讓青獅精以道家的身份接近國王,再謀害國王,繼而唐僧作為佛門中人解救國王。 這么一番操作下來,國王究竟是信佛還是信道?答案已經(jīng)不言而喻了。 只要國王崇尚佛門,那舉國上下自然也會耳濡目染。 “真是個好計劃啊。”李言稍加思索便做出了分析,寒聲道。 擺在他面前的有三種選擇:一是坐視不管,任憑青獅精掌控烏雞國,反正對方也是佛門中人,自己這邊也是取經(jīng)隊(duì)伍,雙方陣營一致,按照約定,大秦仙朝直接大軍壓境,將烏雞國納入版圖,自己順利過關(guān),但這樣一來,西天取經(jīng)結(jié)束后,烏雞國有反水的可能。 二是按照西游記原著,解救井里的國王,讓他重回國王寶座,家人團(tuán)聚,國王就此對佛門感激不盡。 這兩種方式,無論選擇哪一種,最終受益的都是佛門。 所以李言需要第三種方案,那就是烏雞國必須暫時哄騙佛門,讓佛門放下戒心,但烏雞國必須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逐漸地李言眸子掠過狠意,說干就干。 當(dāng)晚,他召集孫悟空,嬴政,祖龍大帝三人,一起來到御花園,這里有一口井,名為琉璃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