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每一種犀牛的滅絕日期都還清晰的記錄在冊。 陳東的腦海中也浮現(xiàn)出了一些關(guān)于心理的資料。 龍夏原有三種犀牛: 印度犀(又稱大獨角犀)、爪哇犀(又稱小獨角犀)和蘇門犀(又稱雙角犀)。 如今這三種犀牛原本,土生土長在龍夏的種群已全部絕種。 包括印度犀、爪哇犀牛的兩個亞種,蘇門犀牛的一個亞種。 其中爪哇犀的兩個亞種,蘇門答臘犀這個亞種,不僅是在龍夏境內(nèi)滅絕,而且也已從世界上消失。 這對于整個龍夏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損失。 現(xiàn)在龍夏境內(nèi)存在的犀牛,全部都不是自己的東西,都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 “我現(xiàn)在沒什么別的希望,只希望這里的犀牛是一個族群,有一公一母兩只就可以。” “我甚至可以不對外公布它們的存在,我只需要它們把這個種族延續(xù)下來。” “這樣的動物就此消失在我們的大地上,實在是太可惜了。” 老高眼眼眶突然變得有些通紅。 內(nèi)心的激動一直都是強壓著。 “難啊!你也知道這些年來犀牛到底遭受到了什么。” “1916年,最后一頭雙角犀(蘇門答臘犀)被捕殺。” “1920年,最后一頭大獨角犀(印度犀)被殺。” “1922年,最后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 “在民國建立后的十余年間,共捕殺只有10頭左右。” “此后,在龍夏大地生存了幾千年的犀牛在中國徹底的絕跡了。” “也許在那些真正的深山老林中還有存在,可書面上它們已經(jīng)沒有了。” 陳東微微嘆氣,為這一物種感到可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