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夏王朝。 已是深夜。 對比京都百姓的甜美睡夢。 京都秦王府內,卻顯得無比壓抑。 望著玉案面前的卷宗,李遂有些頭疼無比。 而堂內,也有數十名謀士,正在翻看各類卷宗。 李遂很難受,他現在擁有大夏王朝的監國之責。 這是一件好事。 可快活了沒幾天,一大堆麻煩便堆積過來。 最大的三個問題。 讓他頭疼不已。 永盛大典要不要撰寫?這可是老爺子目前最在乎的一件事情,也是儒道最關心的事情。 大夏王朝是一統十國而來,可根基不穩,需要文化大統一,修建一部古今奇書,扎實文化。 這件事情,前朝其實就已經開始準備了,只不過開國初始,百廢待興,民生最為重要,精神上的東西,還是比較虛的。 故而立下意,但沒有施行,這也是太祖當年最懊悔的事情。 江山打下來不是一件難事。 守住江山才是一件難事。 如今看似太平年間,可文化戰爭與經濟戰爭可是已經打起。 經濟戰爭還好,大家彼此發展,也沒有特別大的貿易來往,可文化戰爭不一樣,這就是儒道。 爭奪的是正統。 拋開第一圣人世家有子嗣之外,其余三大圣人世家,可謂是你爭我斗,尤其是最后一位圣人,扶羅王朝與大夏王朝爭了多長時間? 而這永盛大典,就是定民心之書。 也可以叫做開元大典,當時定的是開元大典,后來架不住百官要求改名,所以就改成永盛大典了。 只是撰寫永盛大典,前前后后所需要五千多萬兩白銀。 國庫目前存銀四萬萬兩白銀,之前是五萬萬兩,撥了一萬萬兩白銀到江寧郡去修繕家園,賑災不需要這么多銀子,但重建家園一萬萬兩白銀完全不夠。 若不是抄了不少家,外加上以工代賑,不然的話,國庫所有存銀都不夠拿去修繕一郡之地。 這剩余的四萬萬兩白銀,其中有兩萬萬兩白銀絕對不能動用,當做軍需銀存儲著。 防備隨時發生的戰爭。 多余的兩萬萬兩白銀,六部都眼巴巴的盯著,那個部門不缺銀子? 他雖有監國之責,可上面給的銀子,就八千萬兩白銀。 五千萬兩白銀拿去撰寫永盛大典,可眼看著馬上軍費要開始撥了,兵部天天派人過來催債。 大夏軍費,也足足八千萬兩白銀。 也就是說,有五千萬兩白銀的空缺。 想要暫時挪一下,上面死活不答應,戶部不是不給,是老爺子死活不同意。 李遂怎可能不頭疼? 上面是兩件事情。 第三件事稍微簡單一點,大夏,扶羅,還有大金王朝已經達成共識,互派學子交流。 這幫學子來大夏以后,住的地方,和書院需要不需要花銀子? 大夏自稱國力強盛,人來了你不可能給人家住差的吧?包括吃喝一類,肯定要往最好的來。 不然豈不是丟臉了? 可修建書院和住處,下面人報的價格,也讓他頭疼,一千四百萬兩白銀。 一分錢都不能少。 不是不可以省,而是面子工程,只能多不能少,少了這事就辦不好,這事辦不好,自己這個監國也就成了笑話。 老爺子一直盯著,太子的人也盯著。 讓他心煩意亂。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 銀子。 缺銀子。 大夏國庫很缺銀子。 能動用的銀子就那些。 而且更讓他緊張的還有一點,那就是自家這個老爺子,好像想征戰了。 大夏過了十二年平靜的生活,如今也算是養精蓄銳了一會。 老爺子的心思,他其實心里明白。 不就是十二城的事。 想要奪回來。 換做以前,李遂絕對是雙手雙腳支持,畢竟又不是自己當家。 可等到自己當家后,李遂頭就疼了。 沒有銀子打仗。 也打不起仗,這要是一打,一個月可能就是大幾千萬兩白銀丟水里,萬一打個半年,國庫直接就是赤字。 打個一年,直接回到開國前。 邊境十二城,靠近扶羅王朝,真要開打,扶羅王朝絕對會暗中援助,所以不能興兵。 唉。 “你們就沒有一點辦法嗎?” 想到這里,李遂直接將桌上的奏折丟了出去,望著自己的幕僚,神色煩躁。 看著李遂發怒。 眾幕僚有些沉默,一個個眼中露出畏懼。 不過還是有人開口,看著李遂道。 “殿下?!? “其實無論殿下怎么清算,無非總結便是國庫缺銀?!? “永盛大典不可怠慢,兵部軍費也不可怠慢?!? “外加上修建書院等等,前前后后,方才屬下也算過,缺銀六千萬兩左右?!? “若從國庫取銀,肯定是下策,不過屬下有一個建議,不知殿下愿聽否?” 幕僚開口,想到了個主意。 “快說?!? 聽到有主意,李遂頓時來了精神。 不管主意是好是壞,最起碼總比自己現在六神無主要好。 “殿下,您還記得,永盛三年至永盛五年,國庫欠銀之事嗎?” 幕僚開口。 剎那間,眾人眼中一亮。 而李遂卻不由微微皺眉,他知道這個事情。 永盛三年至永盛五年,大夏王朝許多地方遭遇旱災,有妖怪作祟,也有其他問題,導致國家稅收相差極大。 而為了穩定朝廷,自己老爺子縮減各大皇親貴族俸祿,以及百官收入,同時施以仁政,減稅借款,幫助各地解決困惑。 “你的意思是什么?” 李遂看著對方,有些好奇。 “殿下?!? “自殿下監國之后,屬下便查過此事,屬下發現,當初借銀之人數不勝數,而七年來,還款之人,卻是少之又少?!? “前前后后大概有兩萬萬兩白銀在外。” “拋開各地巡撫不說,光是朝中百官,外加上其他王親貴族,湊出個六千萬兩,不是什么難事?!? “倘若殿下愿意,從這件事情下手,一來陛下也不會說什么,本身便是有借有還?!? “二來,也可以維持原樣,不耽誤任何一事,永盛大典繼續撰寫,兵部軍費也能照常放下,還能獲得兵部支持?!? “再來,上文院也能建造而出,還是漂漂亮亮的建出來,可謂是一舉三得?!? “既能解決殿下現在的心頭之慮,還能適當削減太子勢力,就不知殿下何意。” 對方開口。 的的確確想出了一個妙招。 其余幕僚紛紛驚嘆,心中也不斷稱贊著。 可這位秦王殿下,卻沒有太高興,反倒是皺緊眉頭。 “國庫欠銀之事,本王知曉。” “你所提議的,倒也不錯,可若是真的施行下去,只怕本王要樹敵無數啊?!? 李遂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他說的沒錯,用欠銀來彌補現在的問題,追繳欠銀本身就是一件功勞,順便還可以削減太子的勢力。 并且完成自己的政績,這肯定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可問題是,你去追繳人家銀子,人家不恨你? 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大夏百官,基本上一半都欠國庫銀子,真要一個個討要,不被人嫌棄才怪。 別看大家對自己恭恭敬敬的,拋開身份不談,不就是大家沒有任何利益沖突嗎?相反自己出手闊綽,結了不少人脈。 一切都是看在銀子的面上。 可有一天,自己上門追繳欠銀,人家絕對要把自己十八輩祖宗給罵死。 剛監國就把主意打到他們頭上? 這要是當了皇帝那還不得了? 這才是主要問題,不然他早就想到了。 “殿下,這也是眼下唯一的辦法了。” 后者低著頭。 又不想得罪人,又想要錢,這天底下那里有這種好事啊。 “算了,算了,這件事情先放一旁吧?!? “大夏詩會籌備的如何了?” 李遂搖了搖頭,不想繼續談論了。 這事情也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只能從長計議。 兵部催歸催,也不急這兩天。 至于永盛大典,現在還在撰寫,無非是老爺子希望趕緊撰寫出來,想要加大工程。 但也不急這兩日。 大夏詩會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這事必須要辦漂亮來。 “回殿下,大夏詩會選址已經確定,在摘星宮,目前所有事情都已安排妥當?!? “不過,各國俊杰翹楚,目前還不知道安排在何處?!? 有人開口,給予回答。 “安排在同文館不就行了嗎?” “這有什么考慮的?” 李遂隨意道。 “殿下,上次大夏詩會,扶羅王朝的人就在同文館鬧事,這一次同文館館主已經拒絕了?!? “京都內倒是有一家書院想要迎客,只是扶羅王朝的人已經發來信件,大致意思是,要么去同人館,要么去大夏書院居住?!? “我等也去問了文景先生,文景先生并無意見?!? 他開口道。 而李遂卻不由皺眉。 “一群蠻人,還挑三揀四?!? 他忍不住罵了一句,對扶羅王朝的人,充滿著厭惡。 很不喜。 “再與同文館館主談一下,盡可能不要安排到大夏書院,免得鬧出什么是非。” “倘若同文館館主真不讓的話,那就安排到大夏書院。” “不過,安排一千大夏精銳到大夏書院去,維護秩序,這幫人特意挑大夏書院,肯定是沒安好心。” “讓這些精銳,日夜巡邏,配合我大夏儒生,嚴禁這幫人亂來?!? “還有,再吩咐一句,讓帶兵的注意,大夏書院只有一個人說話好使,那就是本王的兄弟,顧錦年?!? “他不開口,就聽文景先生的,文景先生不在,就聽那些大儒的?!? “無論如何,秩序維護好,別鬧出什么亂子,真鬧了,必須要保護我兄弟。” “當然,最好的結果,還是讓同文館收下這幫外來人。” “行了,你們都回去休息吧?!? “本王乏了。” 李遂將事情吩咐下去后,轉身離開,回去睡大覺。 而此時此刻。 大夏書院。 夜幕星辰。 宿內。 顧錦年盤腿坐在床榻上。 古樹上的武道果實,也紛紛墜下。 三十六枚武道果實,化作三十六顆蛟龍寶丹。 隨著每一顆蛟龍寶丹入體。 顧錦年肉身便發出嗡嗡之聲。 他運轉盤武至尊功,一口洪爐在體內凝聚,將蛟龍之血全部煉化吸收,化作滾滾能量,似江河一般,在體內奔騰滾動。 吞服到第十顆時,顧錦年有一種極限的感覺。 不過盤武至尊功沒有極限這個說法,顧錦年倒也狠,強忍著不突破,硬生生熬煉肉身。 吼。 清微的龍吟之聲響起。 肉身龜裂,一寸一寸,但破裂之地,綻放紅色光芒,很快又被大量血氣彌補。 吞服到第二十顆,體內的筋脈,都發生了質的改變,每一條筋脈當中,氣血涌動都仿佛江河一般。 洶涌澎湃。 吞服第三十顆,已經到了極限中的極限。 可顧錦年依舊運轉盤武至尊功。 第三十六顆。 所有蛟龍寶丹全部煉化完畢,。 而顧錦年體內也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肉身蛻變。 筋骨蛻變。 氣血蛻變。 演化出可怕的真氣。 一道龍形真氣蛻變而出,蛟龍虛影,可以蛻變直至真龍。 三十六枚蛟龍寶丹吞服后,顧錦年也沒有選擇繼續壓制,順勢突破。 吼。 低沉的龍吟聲在體內炸響,這是顧錦年壓制的情況,不然的話,聲音會傳遍整個大夏書院。 這一刻。 顧錦年進入第二境。 也就是寶體境。 誕生真氣。 武道七境,第一境為肉身境,錘煉肉身,養氣凝體,顧錦年之前吞服了六枚蛟龍寶丹,現在又吞服了三十六枚蛟龍寶丹。 早已經熬煉至完美階段,只是顧錦年想要突破極限罷了。 否則之前就可以突破。 如今突破,果然如他想象一般,得到天大的變化。 雖剛剛抵達第二境,但體內凝聚的龍形真氣,可鎮壓一切寶體境強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