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七章 絲綢之路(中)-《紫塞秋風》


    第(1/3)頁

    大家今天說的絲綢之路,主要是西漢時期張驀走西域,開辟的那條。

    其東起長安,沿渭水西行,經(jīng)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出玉門關和陽關,進入西域,最終到達多瑙河下游。

    這條大陸通道有南北兩條支線,南道由敦煌出陽關西行,經(jīng)樓蘭、于闐、莎車等國,沿昆侖山麓過蔥嶺,西達大月氏、安息、條氏最后到達大秦(羅馬)

    北路由敦煌出玉門關西行,沿天山南麓過蔥嶺,經(jīng)龜茲、疏勒,大宛等國,再向西南行與南道匯合。

    這兩條線路皆通稱——陸上絲綢之路

    漢多走南路,唐多走北路。

    另外,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fā)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宋朝時期。

    其主要路線,是從楚庭乘船,經(jīng)滿刺加海峽,經(jīng)過錫蘭國、尼格羅等國,最終抵達阿克蘇姆。

    這條通道,也被人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這是后話不表。

    而第三條絲綢之路,卻是鮮為人知的。

    它由九黎巴蜀起,走夜郎國古道,經(jīng)過古滇國的伊洛瓦底江,至洪沙瓦底北部,再渡親敦江到達身毒東北的莫帕爾高原,然后,由沿恒河流域轉(zhuǎn)入大夏國北部,最終至帕爾斯帝國。

    而這條絲綢之路,遠比張騫絲綢之路還要早上千年。

    同時也被稱為:身毒道,南絲路。

    “第三條絲路?”裴矩好奇之余,也是暗暗吃驚,饒是他為了完成《西域圖記》,嘔心瀝血,已經(jīng)寫完兩大卷。

    書中合計四十四國的山川、姓氏、風土、服章、物產(chǎn)等資料,編輯成書,記載詳確,并繪有地圖。

    甚至,還有由敦煌的陸路捷徑,以及南海至西海(地中海)的航路。

    “正是第三條絲路!”那面如冠玉的中年人笑了起來,笑容中充滿了狡獪,道:“開發(fā)此路之人,便是漢武時期,與張騫齊名的唐蒙。因通西南夷道,發(fā)巴、蜀、廣漢卒,作者數(shù)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巨萬計,蜀民祭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

    裴矩聞言,急忙提筆從包里取出紙筆,詳細記錄。

    楊霆風則是嘆道:“楊某聽聞,唐蒙浮舟牂牁之策,誠為鑿空,初時臣民驚疑,蠻夷煽動,然勞師殫貨卒置郡如土者,雖來喜功之譏,自是華夷一統(tǒng),亦足征武帝善任成功矣。論其價值,確可與張騫打通西域相提并論。可惜啊.......”

    那面如冠玉的中年人,也頷首贊同道:“的確如此,可唐蒙所做之事,利在千秋,弊卻在當代;我巴、蜀、廣漢、犍四郡之百姓,在開辟這條絲路,死傷無數(shù)。而唐蒙自己,最后也落得個默默無名,消失在史書的下場。”

    話及于此,眾人也是紛紛點頭,沉默不語。

    由于,當時的工程技術限制,唐蒙開發(fā)西南失敗了,但也成功開辟出了一條小路,成為了日后茶馬古道與南絲路連接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正因為這條小道,西南蠻夷之地與大漢來往密切了起來,雙方貿(mào)易來往不斷,兩地互市興起,然規(guī)模并不大。

    本來,這第三條絲路也有機會興起。

    而提出建議的,正是打通西域的張騫。

    當時,恰逢漢匈之戰(zhàn)白熱化,張騫提議漢武帝繞開匈奴的地盤,從西南方向出走西域,漢武帝當時,雖然心動,卻并未同意。

    四年后,當張騫再次提出此建議時,劉徹同意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张掖市| 南丰县| 江口县| 南召县| 巧家县| 镇巴县| 望谟县| 延津县| 兴山县| 永城市| 徐水县| 兰考县| 武宣县| 阿荣旗| 北碚区| 霍城县| 宝丰县| 富平县| 且末县| 安福县| 柞水县| 济宁市| 宁蒗| 苗栗县| 广水市| 甘德县| 海安县| 平潭县| 德惠市| 鄂伦春自治旗| 福鼎市| 乐安县| 塘沽区| 咸阳市| 台南县| 闸北区| 龙门县| 娱乐| 密云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