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西巡撫宋殷統愣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山西糜爛,賊寇橫行,要成為第二個陜西了。 這不行。 他才剛到任,好日子還沒享受幾天,絕不能背這個鍋。 必須得把鍋給甩出去。 如何應對反賊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鍋給甩出去。 這才是大明高官應有的政治覺悟。 出錯的全都是別人,就自己是一朵白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如此才能再朝廷里廝混的更久,陛下才會覺得你是個可靠之人。 現在山西如此糜爛,宋殷統仔細盤了盤造成這種局面的邏輯。 問題根源就出現在三邊總督楊鶴那里了! 要不是楊鶴他買通賀今朝出秦入晉,不在陜西繼續胡鬧,自己就不會剛上任碰到這么一堆爛攤子。 平陽府、太原府、潞安府、汾州、沁州等地怕是都會被賊寇給趁勢取了。 追根朔源,都怪楊鶴! 想到這里,宋殷統不在遲疑。 他當即開始寫折子,得跟陛下參楊鶴一本,讓楊鶴好好把這口鍋背上。 山西造成如此局面,全賴三邊總督楊鶴一人。 誰讓他吹牛逼,結果枉費陛下信任,把陜西民亂搞得越平叛,賊寇勢力越大。 這能叫平叛嗎? 大明文官都有一個優秀的技能叫做:不粘鍋。 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見宋巡撫突然坐下開始寫東西。 他心想莫不是宋巡撫面對困局,整理思路,想出什么好的計策來了? 廳內眾人見狀都沒有說話,畢竟他以前在宣大也算是行使過“總督”的權利。 對待這種滅寇之事,想必是駕輕就熟。 等待宋巡撫把折子寫完準備晾干之后。 王象坤才開口詢問:“宋巡撫可是想出滅賊辦法了?” “暫時沒有思路。” 宋殷統搖搖頭,對于王象坤他是尊敬的很。 王氏子弟在朝廷各處任職,盡管王象乾已經故去,但門生故吏仍舊不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