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沖不怎么了解崇禎,只聽說他是一個勤政的人。 但目前而言,他越勤政,把國家治理的越亂。 對外不僅被遼東韃子都打到京城去了。 至今還占據京畿附近的四座城,怕是不好退了。 遼東韃子也想在京畿附近站穩腳跟,然后等著適合出兵的季節,再來大肆劫掠。 一旦后金在這里站穩腳跟,朝廷花重金修建的關寧防線就算是廢了。 草原上的蒙古韃子林丹汗因為打不過后金韃子,跑到宣化一帶來欺負蒙古右翼韃子。 結果被大明順勢關閉了互市點,可是林丹汗去歲殺的大同鎮雞犬不寧,逼得崇禎重開幾個互市點。 對內,陜西群盜不僅沒有被剿滅,反倒越剿越失控,實力越來越大。 崇禎皇帝親筆寫下“楊鶴相機招安,允協朕意”的批示,楊鶴自然是遵從執行。 可現在這個世道,當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 在陜西,誰造反,誰有理! 只要被三邊總督楊鶴招撫,就能成為“官賊”。 何為官賊? 便是被楊鶴招降的起義軍,在撫局羈縻下的起義農民,一方面對大明懷有希望。 另一方面他們為了眼前不被餓死,又不得不四出打糧。 因為明廷雖然宣布了招撫政策,并沒有解決農民們迫在眉睫的生活問題。 大家又變成了朝廷的“良民”,可朝廷不會解決良民的吃飯問題。 楊鶴手里又沒錢,本地士紳也不會往外掏錢,因為“受傷”的便是他們的產業和財富! 那些賊寇為了活著,只能繼續披著官衣劫掠。 所以陜西當地百姓對陜西當局官員也十分不滿,紛紛加入賊寇。 只要我加入了賊寇,朝廷就不敢傷害我,我還能去劫掠別人過上好日子。 民變完美的閉環就此出現。 故而陜西民變越發混亂起來。 先前出了秦地的反賊勢力也不斷壯大。 賀今朝從陜西流寇變成山西坐寇了! 他斬殺山西副總兵,接替明軍在這一片的所有軍事設施。 陳沖覺得崇禎還不如學他爺爺,不上朝,興許還能好一點。 畢竟大明的王爺都是當豬養的,崇禎早年間也沒有什么帝王之術的傳承,全靠自己暗中摸索,老師也不會教他這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