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陽侯一系當初在賀今朝不成規模的時候,就敢因為他搶掠了甘泉縣的士紳大戶,賣給他軍械食鹽,從他手里“搶”銀子。 后期洪承疇甚至要趁機宰了寧陽侯的人,把他的錢財貨物全都扣下,養自己的標兵。 兩方可是有著舊仇,洪承疇不覺得自己在寧陽侯那邊,比錘匪賀今朝的誠信占比更多。 別到了最后,沒有幫到自己,反倒為錘匪做了嫁衣。 沉陽皇宮。 皇太極正在查看登州叛亂的消息。 今年正月初一,他接受禮部參政李伯龍之建議,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突出汗位獨尊地位。 自此三大貝勒,一個戰死,一個被圈禁,一個老老實實主動退座次。 后金集團幾大貝勒共治的局面結束,皇權不斷的集中于皇太極一身。 當然大貝勒代善實力依舊雄厚,且目前并無過錯,又主動伏低,皇太極抓不到他的差錯敲打他。 至于他在去年對眾人說今年要去干賀今朝,為莽古爾泰報仇的事,好像遺忘了一般。 政治家的話,少信! 他把攻打察哈爾的事往后挪一挪,時刻注意著登州府的事,說不準就能利用這伙叛軍拿下旅順以及皮島。 旅順對于皇太極以及大明而言,戰略地位很重要。 旅順在遼東半島的最南端,原本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小鎮堡。 它有南北兩城,洪武年間,明軍向東北進軍,追擊大元殘部,曾經率兵來此,立柵木而立,此為北城。 永樂年間,于原城南面建包磚城,后中葉,北城廢。 旅順隸屬于金州衛,城池很小,周長不過一里,但是在遼東半島屬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此地東聯海(州)、蓋(州),南進登(州)、來(州),屬于兵家必爭之地。 所有的沿海地區包括旅順口和沿海各島嶼都在其管轄范圍之內,五個衛所,四個在金州城內,一個在旅順。 “西翼寧遠,東聯朝鮮,北俯四衛,南借登州。” 努爾哈赤的時候就層謀求旅順。 天啟二年,大明議論遼東沿海防御,得出分兵旅順,照應朝鮮的決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