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遼東半島以及周遭島嶼,長期處于遠離戰場的后方。 待到遼沉失守后,明朝留守南衛部分官軍投降后金,大部分人攜帶家卷航海,跑到山東,亦或者棲息各島。 僅僅數月,河東十四衛生靈盡為奴屬。 后金占據遼東半島以及沿海島嶼,對大明構成了新的威脅,半島猶如契子一樣插入渤海和黃海當中。 它的最南端,與山東登來隔海相望,西北直通天津,天津近師,實為一咽喉。 大明往遼東運兵餉主要是兩條路,一個是出山海關,經遼西進入遼東,一個是經登、來或者天津從海上到達金州、蓋州、旅順。 海運比陸運要省變的多,可以免去百姓運順之苦,節省大量經費。 山東與江浙諸省,與遼東往來,多借助海運。 后金從海上進攻,比從山海關進攻更加讓朝廷恐慌。 從蓋州到登州三日就到,從旅順到登州,僅僅半日就到。 所以登州叛亂后,孫元化還沒等押進北京,到了天津就被崇禎下令砍了。 即使熊廷弼被傳首九邊,可崇禎直到現在還在執行熊廷弼定下的布置。 陸上以山海關為大本營,以廣寧迎擊為正兵,海上以登來渡海為奇兵。 三方以廣寧為重點,正面迎擊后金軍,登來為側翼,從后面牽制后金對遼西的全面進攻。 熊廷弼的想法便是后金向遼西發動大規模戰事,他就揮師從海上到遼東半島登陸,乘其后方空虛,共同抗擊后金。 在他的主持下,征召逃亡遼人為兵,天啟元年,登州便收遼人十余人。 第一任登州巡撫陶朗先在三個月內,組成水陸師三萬,集馬萬匹,甲仗火器二百余萬,戰船兩千艘,后面繼續增兵至五萬。 在崇禎眼里,如此多的人馬,孫元化還能被叛軍打的人仰馬翻,故而直接宰了沒商量。 在毛文龍被袁崇煥不請示就斬殺后,東江接連大亂,登州又亂。 朝臣們不得不承認,東江一旅,原以三方牽制復遼之計。 在遼東無局可布的情況下,熊廷弼創立以山東登來為中心,西北天津布置水師,東北與朝鮮連為一體的海上防線,是當時可行的唯一戰略。 崇禎自是堅定的執行這個戰略,對于朱大典的軍事行動感到歡喜,詢問招撫還是斬殺。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那就全都殺了吧。 叛軍留著做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