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爹,咱們一鼓作氣,鑿空瀚海,徹底滅絕韃靼,豈不省事?” “不可,北征數月,又恰逢大勝,瓦剌敗亡,俘獲眾多人口、牛羊,將士們個個盼著還朝,論功行賞;且受糧道拖累,大軍不可再北進瀚海,何況阿魯臺又不會傻乎乎的留在原地等咱們去打,沒個三兩年的功夫攆不死他!爺爺,依孫兒看,還是先行還朝的好。” 三日后,中軍大帳中,明軍各部將領齊至,商討全軍下一步的作戰方案。 瓦剌既滅,朱高煦一心向想帶兵繼續往北,一鼓作氣,追上阿魯臺,徹底滅絕韃靼,卻遭到了李煜的反對。 不過是李煜反對,諸如柳升、鄭亨等將領也反對漢王的提議,因為這實乃莽夫之見。 不是他們不想打,而是打不得。 經斥候打探,阿魯臺所部北逃,一路往北,看方向似乎奔著北海而去。 牧民們趕著牛羊,一邊逃跑,一邊放牧,牛羊就是糧草;可明軍不同,十萬大軍的糧草都是那三十萬民夫從長城之內浩浩蕩蕩的運輸而來,距離斡難河何止千里?沿途所耗,比大軍所用還多!而且還要分兵守護糧道,防止草原上膽大包天的部落偷襲。 這要是再次北上,再增加運糧距離,糧道恐怕就無法保證了。 最簡單的道理,再次往北,要經過瓦剌的地盤,瓦剌本部雖然敗亡,可那些依附瓦剌的中小部落,不少可還在呢!他們要是出兵打劫糧道,幾千里的運輸距離,得多少軍隊才能看護的過來? 再者說,阿魯臺又不是傻的,肯特山一戰跑了,北海就不跑了? 跑就得追,這要是打上個兩三年,靡費國力,后方的太子爺就得罵娘了。 何況此戰滅了瓦剌,將士們早就迫不及待等著論功行賞了! 還是徐徐圖之的好! 一時間,眾將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但大多是贊成李煜所言,領軍還朝;朱高煦見支持自己的將領人少,不禁有些焦急。 “若是放跑了阿魯臺,給了他喘息之機,等他修養幾年……” “老二閉嘴!”沒等朱高煦說完,朱棣蹙眉輕喝了一聲。 “哎,是,爹?!敝旄哽懔⒓撮]嘴,不過還是幽怨的剜了李煜一眼。 朱棣閉目考慮良久,腦中不斷的思索,權衡利弊,終于睜開眼睛,幽幽長嘆一聲。 “打虎不死,未能如愿??!罷了,且讓阿魯臺多活些時日吧!大軍再在此駐扎半月,半月之后全軍開拔還朝!” “瓦剌雖滅,根基尚存,老二老三,帶上三千營,給你們半月時間,收攏瓦剌境內那些小部落的牧民,有多少抓多少,全數帶回來!若有違抗大明天威者,皆斬!” “是!”朱高煦領了將令,有仗打,他也不再追究追殺阿魯臺之事,叫上朱高燧一起去做準備了。 大營里關押著那么多的瓦剌俘虜與男女老幼牧民,以及數十近百萬牛羊,連綿三十里,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朱棣又令劉江、朱榮二將,領兩萬五軍營士卒,將所有俘虜及九成牛羊馬匹押送回大寧,并叮囑不需著急,慢慢趕路便可。 眾將散去,帳內只剩下爺孫二人,朱棣脫了靴子,蜷坐在行軍榻,表情煩躁,很是不高興。 李煜走上前去,站在老爺子身邊:“爺爺不必憂心,只需長城外的布局,步步為營,就算不再出兵北伐,天長日久,也能盡奪草原之地,韃靼自會消亡。何況,待過個兩三年,咱們再出動大軍,剿滅韃靼也為時未晚?!? “哼!都怪你,若不是你弄了火槍,又快速擊潰了韃靼科爾沁部,那阿魯臺也不會嚇得望風而逃,這仗打的痛快是痛快了,可一點也不爽利?!敝扉吆吡藘陕?,沒好氣的吐槽了一句,但這話顯然是在發小孩子脾氣。 威嚴的永樂大帝也只是在最疼愛的兒孫面前才流露出這幅姿態。 “爺爺可是怕自己老了?”李煜頗為好笑的說道。 “老?我可不老!依舊能上馬殺敵!不過知天命之年,何談老?那樸妃,爺爺依舊……算了!煩,賠爺爺出去走走?!敝扉傁氪祰u,突然醒悟有些話是不能在兒孫面前說的,索性起身,穿好靴子,又令人取來弓箭,顯然是打算去草原上行獵一番。 帶上一隊親衛,騎上駿馬,祖孫二人沿著大營旁邊的斡難河順流而下,一路行了三十余里。 此處是一片河谷,時值六月,草原上野花盛開,幾天前大戰時下過一場細雨,空氣聞著頗為清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