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8章 番外篇宮廷政變-《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第(3/3)頁

    秦王密奏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征兆。”高祖將傅奕的密奏給秦王世民看。于是這樣,李世民乘機秘密上奏父皇,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后宮的嬪妃淫亂,而且說:“兒臣絲毫沒有對不起皇兄和皇弟,現在他們卻打算殺死兒臣,這簡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如今我快要含冤而死,永遠地離開父皇,魂魄歸于黃泉,如果見到王世充諸賊,實在感到羞恥!”高祖望著李世民,驚訝不已,回答道:“明天朕就審問此事,你應該及早前來參見朕。”

    李世民幕僚之一長孫無忌

    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密奏的大意,急忙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將李元吉召來商議此事,李元吉說:“我們應當管好東宮和齊王府中的士兵,托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李建成道:“宮中的軍隊防備已很嚴密了,我與皇弟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于是二人決定先入大內皇宮逼高祖表態。不料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名為太子親信,實際上卻從武德二年起就隨李世民出征,武德七年的時候奉李世民的命令進入長安,領軍玄武門,并收買禁軍,因此宮中衛隊已經倒向秦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卻不知道,還以為宮中都還是自己人。

    經過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門埋下伏兵。[94][95]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此時,高祖已經將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來,準備查驗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97]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建成身死,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于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張公謹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進入。云麾將軍敬君弘掌管著宿衛軍,駐扎在玄武門。他挺身而起,準備出戰,與他親近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變化,等到兵力匯集起來,結成陣列再出戰,也為時不晚。”敬君弘不聽從,便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向敵陣沖去,結果全部戰死。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此時,尉遲恭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則逃入終南山中。馮立殺死敬君弘后,對部下說:“這也可以略微報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至此,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后續

    秦王登儲

    政變發生時高祖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劃船,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么?”尉遲恭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么辦呢?”蕭瑀和陳叔達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并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高祖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愿啊。”當時,宿衛軍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親信交戰還沒有停止,尉遲恭請求高祖頒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從東上閣門出來宣布敕令,眾人便這樣安定下來了。高祖又讓黃門侍郎裴寂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的諸將士,將士們便都棄職而散。于是,高祖召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產生了投杼的疑惑。”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號啕大哭良久。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都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他們的名字。傳說李世民恐懼兄弟的鬼魂前來索命,于是派尉遲恭與秦瓊擔任門前守衛,但后來因兩人年老,無法長期擔任,只好轉繪制兩人的畫像掛在門口,成為后世門神的由來。

    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沒入宮中,后來成為李世民的后宮組成部分,其中較著名的是原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李元吉死后被李世民納為妾,但沒有正式封號,宮中呼為“巢剌王妃”,是長孫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個生下子女的嬪妃。這也是李世民為部分學者所詬病的原因,認為他霸占弟媳,有悖倫常。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李唐皇室本就有北方少數民族血統,較中原漢族更為開放,兄納弟媳很正常,他們的思想中亂倫的概念較為淡薄。

    秦王府諸將領準備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殺,并將他們的家產沒收官府,尉遲恭再三爭辯說:“罪孽都是兩個元兇所犯,而他們已經伏誅了,倘若還要牽連他們的黨羽,就不是謀求安定的做法了!”[114]于是諸將領停止了追殺。當天,高祖頒布詔書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余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當依照原先頒布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都任憑秦王處置。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頒布詔書:“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托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后再報告給朕。”

    追謚過繼

    太宗即位后,于武德九年十月初一丙辰日(626年10月26日)下達詔書,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為息王,謚號為隱,是為息隱王;皇弟齊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號為剌,是為海陵剌王,以皇家喪禮重新安葬。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門大哭一場,顯得十分哀痛。諫議大夫魏徵、王圭兩人上表請求陪送靈車到安葬地,太宗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并命令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幕僚屬官都去送葬。從太宗給兩位兄弟的封號和謚號來看,無疑是降低了他們的地位身份:李建成原為皇太子,降為息王(親王級別),謚號為隱,是中下等謚號(按謚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尸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指本性難改,言過其實。又:“隱,哀也。”指柔弱短壽);李元吉原為齊王(親王級別),降為海陵郡王(郡王級別),謚號為剌,是下等謚號(按謚法:“愎很遂過曰剌。不思忘愛曰剌。”指剛愎自用,忘恩負義。)。

    貞觀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為趙王,過繼給已故皇兄李建成為嗣。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詔恢復息隱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號,改封海陵剌王李元吉為巢王(恢復為親王級別),謚號不變,故后世稱兩人為“隱太子”、“巢剌王”。兩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復了,但惡謚依然伴隨著他們。

    太宗去世后,其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高宗于顯慶年間下達詔書,令太宗的小兒子、自己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過繼給已故皇叔李元吉為嗣。

    評價

    從古至今,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贊賞的態度。

    《舊唐書?太宗本紀》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賢,失愛于昆弟,失教于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堯不能訓丹朱,斯前志也。當神堯任讒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茍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發,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謠?……”

    《舊唐書?太宗本紀?贊》曰:“昌、發啟國,一門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史臣曰:“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兇狂,有覆巢之跡。若非太宗逆取順守,積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堅持小節,必虧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煬帝,亦不及矣。”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贊》曰:“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啟圣。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高祖神堯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太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后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蘇轍:唐高祖起太原,其謀發于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誅鋤群盜,天下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蓋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于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李贄:建成、元吉自家討死。太宗殺之。不為過也。但待鞠問明白。以廢立之柄歸之太祖。更為無議。然勢不并立。先著勝人。亦不可懸度也。2蓋此天下乃太宗上獻之太祖。非太祖下傳之太宗者也。豈與世及之常例乎。夫何俗儒不曉。尚有以長之說。

    胡戟、胡樂《試析玄武門事變的背景內幕》:“玄武門那場唐太宗一生中最艱危的苦斗,對他本人來說,絕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記憶……李世民和他父親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傷的心上摘脫干凈!”

    柏楊:“然而,中國人應該慶幸李世民先生奪嫡成功,李世民為中國帶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成為治世的典范。”

    (本章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怀仁县| 长垣县| 天全县| 华容县| 和田县| 鄂尔多斯市| 襄垣县| 乐山市| 广西| 安远县| 翁源县| 中方县| 泰和县| 平远县| 马公市| 视频| 清水河县| 连平县| 宾阳县| 屯昌县| 沅陵县| 五指山市| 于都县| 青阳县| 永川市| 阿克陶县| 庄浪县| 双牌县| 武强县| 琼中| 迁西县| 福海县| 仙桃市| 镇沅| 温宿县| 鲁山县| 顺义区| 庆云县| 玛沁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