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說高度大小不確定,但這放個防震袋大概有六十公分高,里面的東西已經(jīng)把整個袋子撐了百分之九十多,保守估計能有五十公分高度。 李南倒是沒有繞彎子,直接將東西拿了出來,然后放在桌面上,顯然這古董是一個扁壺。 見狀,大家紛紛圍了過去。 “小陳,你來?!? 馮天宇直接道。 陳三順點(diǎn)了點(diǎn)頭,馮老都出聲了,他倒是不謙虛,直接上前,拿起了那個扁壺。 這個壺,呈八方形,唇口,短頸,頸肩處飾對稱螭龍耳,扁腹,圈足外撇,通體青花紋飾。 壺腹圓形開光內(nèi)飾花鳥畫,一面繪一鴨回首站立于繪花草間,與飛舞于半空的同伴遙遙對望。 一面繪一對鵪鶉,體態(tài)豐圓,一只舉首,聆聽風(fēng)里著風(fēng)聲,另一只低頭,端視地上無名的草葉。 開光外邊繪八組折枝菊花紋,秋意蕩漾。 壺的底部有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字樣。 從底部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是正貨,那就是大清雍正時期的青花瓷壺,而且是八方形的扁壺,十分罕見。 陳三順看了一陣,橫抱懷中,屈指一彈,閉目傾聽,連續(xù)幾次之后,倒也判定了出來。 “標(biāo)準(zhǔn)的蘇泥勃青材質(zhì),聲音清脆中帶著絲絲的渾濁?!? 陳三順一邊說一遍,曲指彈壺。 “橫抱曲彈,牛人啊?!? 有些還不知道陳三順這個絕技的人,紛紛驚訝道。 這舉動,也是讓李南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這一招,當(dāng)今華夏古玩界,能使出的不超過三個。 而且會的都是大師級別的,而偏偏這家伙如此年輕,讓他不禁有些嫉妒。 看來,馮天宇讓這年輕人出戰(zhàn),并非是隨意,而是早有安排。 陳三順放下扁壺之后,繼續(xù)道:“禽鳥的題材始見于宋朝,流行于明中期至十八世紀(jì),此器上的紋飾,很有可能是臨摹清宮藏明中期花鳥圖而成,如明朝宮廷畫家,被并稱“南林北呂”的林良、呂紀(jì),雖然他們的畫風(fēng)有異,但畫工同樣精致細(xì)膩?!? “雍正朝瓷器制品如此器大的尺寸不為多見,如此呈八方的器形更為珍罕。八方扁壸在明朝器中未有所見,應(yīng)為清朝所創(chuàng)的新品種。此類造型的瓷器制作工藝較圓形器復(fù)雜,不能直接拉坯而成。所以,極其稀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