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9章 公園奇遇(27)-《660號生物學家》

    第89章    公園奇遇(27)

    “武王伐紂的本質是王權戰勝了神權!”660說的很堅決。

    姬周部族和殷商的矛盾由來已久,隨著姬周部族的日益壯大,周成為西方諸侯之長,這終于引起了商代統治者的警覺,最終,季歷被商王文丁軟禁絕食而死。季歷的死并沒有打斷姬周的發展勢頭,相反,他的兒子姬昌在各地網羅人才,明德慎罰,重視生產,姬周有實力不斷蠶食殷商的諸侯國。

    雙方在牧野展開對決。不料,那些奴隸及戰俘紛紛倒戈,引領著周武王的軍隊沖入城中,商紂王見大勢已去,在他往日尋歡作樂的鹿臺自焚而亡。自此,商朝滅亡,大周興起。

    周代商,是一起尋常的朝代更迭,但是,這里面的歷史意義卻不僅僅局限于改朝換代。

    當年,周文王被商紂王拘役于羑里的時候,將《易經》推演為六十四卦,這一成就,使周朝蒙上了濃重的神秘色彩。兩年后,滅商時機來臨,按照慣例,戰前必然要占卜,連占三次,皆為大兇。姜子牙勸諫道,“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于是,號召天下諸侯共討紂王。

    行軍過程依然充滿了“兇兆”,比如共頭崩塌、旗桿折斷等,皆被姜子牙及武王以眾望所歸、天命難違為由“糊弄”過去。

    到了朝歌城外的牧野,五萬對十七萬,兵力懸殊,且天氣惡劣,在這種“大兇”征兆下,“天命”果然取得了勝利。

    因此,周代商,這其實是一個對抗殷商“占卜”政權的過程,更是一個人心向背、擁護天命的經歷。這對于周代傳統哲學觀的創建提供了現實依據。

    公元前638年,曾經的前朝子民------宋襄公與楚成王為爭奪中原霸權,宋楚兩軍在泓水遭遇。早已列好陣勢的宋軍,本可以趁楚軍剛渡河、半渡之時、上岸未穩予以攻擊。但打著“仁義”旗號的宋襄公一定要等楚軍準備好才發起沖擊。

    其實,宋襄公的這一系列操作,在當時是完全符合“軍禮”的。

    周代商后,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推出了“禮樂”制度,根據《周禮·春官》記載,其內容主要包括: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三千年前就是禮儀之邦了。

    嚴格說來,這些禮儀不是周代所創,它們在殷商甚至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它是在周代形成了一個獨立運作的體系。這些“禮樂”,其實就是對人們行為規則的一些定義,它的本質目的是周代統治者出于治理社會的現實需要,因此,站在這個角度上講,周禮是劃分社會等級的一種標準。

    舉個例子,天子和諸侯的祭祀,其祭品就不同,飲食亦是差距巨大。天子可以每天吃羊肉,諸侯只能逢初一十五。

    商代統治者凡事皆問神,站在這個角度上講,商朝政權本質是一種宗教和神權的結合體。周代商后,打破了****這一傳統,雖然周代統治者依然會占卜,但他們不會完全決斷于占卜,而是會根據實際形勢作出判斷,而周禮體系的推出,正好填補了宗教、神權的缺位。(摘自《武王伐紂,絕非是改朝換代那么簡單,它打破的是宗教神權結合體》)

    周武革命,打破了商朝天命永固的政權觀念,證明了“天命無常”的天命觀。商朝貴族往往強調殷商貴族和上帝之間的關系密切,甚至宣稱他們的祖先就是上帝的子孫。《詩經、商頌》載:“有戎方將,帝立子生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大肆宣傳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過去殷的先王有德,克配上帝。但后來的殷王“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而周王有德,故“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資大國殷之命”而大命文王。因此,天命歸周,周王成了天之元子。周提出“以德配天”的口號,即是為取代商朝制造輿論,也是對神權法的動搖。

    周武革命,標志著中國“尊天事鬼”或“尊天事神”的文化開始轉變了為“尊天事人”的思想,為周朝的仁政、民本思想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轉型。范文瀾先生認為“夏商之間的政治文物的變革,不像商周間那樣劇烈,商周間大變革,是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因此,周武革命,不僅是一場改朝換代的腥風血雨,還是一場文化上的革新,這就是周人宣稱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武王伐紂:不僅是改朝換代,還是中國文明的轉型》

    (本章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阿克苏市| 邛崃市| 铜山县| 梨树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乳源| 湖北省| 垫江县| 崇阳县| 定日县| 淮北市| 阳谷县| 禹城市| 高邮市| 武川县| 怀柔区| 阿克苏市| 德格县| 巴彦县| 庆阳市| 寻乌县| 望奎县| 民勤县| 当阳市| 枞阳县| 巨鹿县| 浦县| 和林格尔县| 奇台县| 体育| 荔浦县| 普定县| 桃园县| 德庆县| 云林县| 丰台区| 封丘县| 南丹县| 东阿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