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直到2044年,人類世界所謂的人工智能,都是以2006年多倫多大學杰夫辛頓教授奠基的“深度學習”算法思想演化出來的。 這是嚴肅、真實的世界。 不是傻嗶網絡小說賣弄的無厘頭黑科技。 而只要是基于深度學習這條技術路線發展出來的人工智能,在根子上都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弱點,那就是只能解決單一目標問題——注意,這里說的是單一目標,而不是單一任務。 讓機器人處理多個任務,這是可以的。 但要在執行一個任務時,設定多個目標,或者說多個價值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只要人工智能還是在深度學習的基石上往下發展,而沒有徹底從根子上另起爐灶,找到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那么這個問題就是無解。 比如2016年的阿爾法狗,當年轟動一時,連屁人工智能都不懂的小白,也能扯幾句,覺得似乎人工智能統治人類就在眼前了。 但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阿爾法狗最大的弱點在于,人類只能給它下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把圍棋下贏。 圍繞這個終極目標,阿爾法狗可以學習百萬千萬上億盤棋,而且學習速度快到它一夜之間的進步量,就能超過人類棋手不吃不喝不睡連續苦下三千年。從而最終達到世界第一(當然后面還有更多改進版智能) 但是,人類不可能做到,同時讓阿爾法狗兼顧“把棋下贏”和“把棋下得漂亮”或者說“把棋下得有藝術感、戲劇性”。 這是一切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無論發展多少年都做不到的。 給他兩個“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只會導致人工智能邏輯混亂,最后自己燒掉。 所以,即使人工智能出現后,純粹只有“努力”這種品質的人類,很快像垃圾一樣被淘汰掉。 但剩下的人類,依然有存在價值——他們的價值,就在于他們有不同的價值觀,他們做每一件事情時,需要在多個價值之間權衡取舍。 就像人類政治家,永遠不能說“我可以為了自由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徹底犧牲掉秩序和公平、正義”,也永遠不能反過來說“我可以為了秩序,徹底犧牲一切自由、公平”。 即使牛克.蒙扎克已經把整個美國的人民腦后都插上了人格芯片,他依然不敢說“為了秩序這個價值,我可以徹底消滅自由這個價值”。 這就是人和人工智能最后的區別,也是人類最后的優越性。 人類知道怎么在沒有明確目標、唯一價值觀的情況下,繼續摸索、前行、發展。 …… 這番道理,能考上芝大的學生,不敢說都知道。但那一小撮眼界開闊的經濟系尖子生,多半是知道的。 然而周克并不是經濟系的,他是微電子專業的。而且剛開學才半個多學期,有這么廣度和深入的見識,確實已經不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