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自今日起,雍州改姓-《公子世無雙》
第(1/3)頁
大周景禎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春分。
雍州邊軍大營外,近千顆人頭齊掛高桿,鷹啼鴉戾。
昨日卯時,柳同昌麾下親兵首領快馬出城,越過那道固若金湯的綿延城墻,傳令扎營于城墻以北三十里處的大軍回城,連景禎皇帝御口親封的“大周第一營”撥云營在內(nèi),數(shù)十萬悍卒浩浩蕩蕩而歸,雍州戰(zhàn)事從來多為阻擋漠北妖族侵擾邊境,因此自古就少有成建制規(guī)模的騎兵,但雍州城還不知道大都督想要對誰用兵的百姓們,卻發(fā)覺城內(nèi)一夜之間,多了無數(shù)縱橫在城內(nèi)各條街道上往來奔馳的重甲精騎。
意籌志滿的柳同昌身著全副披掛坐于一匹雄壯駿馬之上,連人帶甲少說有五百斤重量,其座下那匹體型比尋常軍馬都要高大些的棗紅馬卻似乎毫不費力,雍州盛產(chǎn)寒鐵,多年來都督府明里暗里不知道重金從燕州聘來多少鐵匠,若論將士鎧甲之堅、兵卒利刃之銳,天下無出其右者。
當日進京在保和殿上請封雍安公的謝逸塵還是藏了私,列陣在營外空地上依次排開的虎狼黑壓壓蕭殺一片,遠不止三十七萬之數(shù),柳同昌嘩啦啦翻著手里一冊軍賬,大周其余十三州都督麾下的駐兵基本都是以三千至五千人為一營建制,雍州邊軍不同,每個從五品的營官都統(tǒng)領萬人,冷笑連連的柳同昌手里拿的那冊子上,有名有姓的營官足有四十八人,而京都兵部衙門里登記在案正式授予官銜職務的,僅有不到一半。
二十余年臥薪嘗膽處心積慮,終于一朝揚眉吐氣,謝逸塵頭頂貔貅吞口銅盔,昂然提劍立于營外一座連夜筑起來的三層木樓之上,目光銳利由東向西掃過,木樓下百余個神情倨傲的修士清一色四境修為,氣勢沖霄,壓得方圓十里鴉雀無聲,若是谷雨敢近前看看,定然會在其中發(fā)現(xiàn)一副頗有些熟悉的面孔。
柳同昌的馬前,一百八十五個袒胸露背的魁梧大漢頭扎紅巾、手執(zhí)鐵環(huán)鋼刀,每人身前都跪著一個被拇指粗細繩子五花大綁的男子,有老有少,都是只穿單薄小衣在冷風中凍得嘴唇發(fā)青,大周朝廷派在雍州城任職的文官,上至正三品的雍州巡撫、下至從九品的衙門小吏一個都不少,造反之前先殺官,這是規(guī)矩,大都督從來都是個極重視規(guī)矩的人。
謝逸塵本來讓親兵請了個在雍州城中以文采斐然著稱的年輕書生,想讓他幫著寫一紙討景禎檄,這書生脖子硬得很,柳同昌親自動手殺了他才娶進門沒多久的一妻一妾,甚至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都沒能如愿,還以為碰上個讀書讀出寧死不屈骨氣來的,結(jié)果對此嗤之以鼻的謝蕭蕭隨手賞了他一個自己玩膩了的女子以及一張十萬兩的銀票,這書生短短兩刻鐘之內(nèi)一揮而就近千字一篇長文,筆鋒如刀,看得最善于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一眾都督府幕僚自慚形穢,大汗淋漓。
照計劃,這座三層木樓建起來,就是為了讓謝逸塵在數(shù)十萬大軍陣前高聲念一遍那篇檄文,用兵者都忌諱師出無名,造反也好、謀逆也罷總得找個能立得住腳的由頭堵一堵麾下將士的嘴,至于是否名正言順,事成之后自然有數(shù)之不盡的文人士子搜腸刮肚再來正名,史書歷來都是勝者寫就,縱有幾個真有血性骨氣的挺直脊梁不肯屈從,也無傷大雅,在講道理這件事上,刀劍無論何時都比圣賢文章更直截了當,反正讀書人就像麥田里的螞蚱,殺是殺不盡的,不必擔心絕了種。
可真正踏上木樓最高一層,謝逸塵卻忽然沒了再去讀那篇辭藻錦繡檄文的念頭,抬眼看看面前這殺氣足以逼停呼嘯北風的虎狼之師吧,說什么都顯得有些多余,輕聲一笑,以真氣揚聲道:“爾等可愿信我?”
一言既出,陣前每個百丈便站一人的傳令兵立即高聲重復,隨即,柳同昌當先聲嘶力竭大喊:“信!”數(shù)十萬大軍同時呼應,一個信字震得雍州城地動山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深泽县|
桦南县|
宾阳县|
台前县|
濮阳市|
九龙坡区|
红原县|
浮梁县|
五莲县|
丰镇市|
盐池县|
祁阳县|
沭阳县|
中山市|
嘉黎县|
泗洪县|
临桂县|
伊宁县|
淄博市|
沈阳市|
江油市|
孟村|
林州市|
舒城县|
东平县|
德格县|
七台河市|
平陆县|
弋阳县|
兴安县|
安仁县|
景谷|
汉中市|
古浪县|
吴桥县|
龙江县|
九江县|
宁城县|
腾冲县|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