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最后一雙布鞋上的窟窿-《公子世無雙》
第(1/3)頁
許是東臨滄海的緣故,一進江州就能感覺到陣陣涼風里帶著濕咸味道,抬頭就是朵朵白云,遠比云州天南蒸籠一樣的天氣讓人覺得舒服。
自從不惜破戒也要全力相助大周太祖李向的那位了然神僧率白馬禪寺僧眾圍困江州,強按下道家祖庭頭顱,這一千余年來道家幾乎銷聲匿跡,反倒是不少供奉佛祖的寺廟庵堂各自有名聲,尤其是江州撫安城南一座觀音庵,據說求子最是靈驗,一年到頭乘坐者馬車而來的貴人家眷摩肩擦踵,在有瑞獸麒麟護駕的送子觀音法像前虔誠進香,母憑子貴,誰都想生個大胖小子,好讓自己在府里的日子好過一些。
直到今年春,隨著南疆十萬大山里兇獸即將越過劍山而出的消息不脛而走,險些被人忘卻的鷹潭山才有了香火逐漸恢復的跡象,每日里想著上山求三清祖師庇護的人越來越多,原先信佛的百姓聽說山上的道長們愿意劃出一塊地來供善信香客居住,立刻就抓住了這根能救命的稻草,往道觀里跑的比回家還勤,恨不得磕幾個頭就能跟道長們換一間茅屋住。
“師兄,鷹潭山可比咱們鹿山瞧著氣派。”一老一少兩顆明晃晃的光頭混在人群中,從山腳往鷹潭山上爬,背著劍的小和尚被一眾香客怪異的眼光看得有些不自在,只好裝作不以為意的沒話找話。
老和尚低頭看了眼小師弟腳上的布鞋,右腳大拇指處的鞋面被腳趾頭拱出來一個明顯的凸起,布面僅剩薄薄的一層撐著體面,眼見不用多久就會捅破成窟窿,搖頭笑道:“道士們也穿布鞋,就是不知道有沒有你這么大年紀穿著合腳的,等上了山師兄替你問一問。”
香客們打量兩個和尚的目光要么是好奇要么是鄙夷,瞧瞧,這倆人一看就是江湖上借著宣揚佛法的名義到處混吃混喝的主兒,那小和尚才多大歲數,頭頂就敢燙上六枚戒疤到處行走,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則更過分,頭上居然有十二枚戒疤,嘖嘖,裝成白馬禪寺四大神僧去窮鄉僻壤蒙騙些愚夫癡婦也就罷了,敢來鷹潭山上撒野?
小和尚只覺被人看得耳根都開始發燙,低著頭嗯了一聲,顧不得小心翼翼護住腳上的布鞋,加快腳步順著青石臺階就往上疾走,恨不得能在山上找到一條無人知道的幽靜小路才好,老和尚偏不以為意,臉上始終帶著和煦笑意,見有人打量他,還會側身避在路旁,豎起單掌點頭行禮,歉意地口稱老僧腿腳慢,施主若是心急且請先行。
空空高僧見老和尚走得不心急,只好走一段就站在路邊搓著衣角氣呼呼等一會兒,沒人認出身份的空相神僧則興致盎然地邊走邊看鷹潭山幽靜景致,前朝道家香火鼎盛時也曾有青衣弟子無數,還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鷹潭山雖僅被列為排名稍顯靠后的第二十六福地,但歷代掌教無一例外都被前朝加封為號稱羽衣卿相的國師,自此一躍成為所有流派道士都要瞻仰的道家祖庭,聲勢甚至要比為大周立下顯赫功勛的白馬禪寺還要盛大。
鷹潭山占地要比鹿山大得多,原本山上有大大小小數十座道觀,可惜千余年間的式微讓很多規模小一些的道觀逐漸后繼無人斷了香火傳承,鐘小庚這位所謂的道家祖庭掌教,其實并不是像空相神僧一樣是單獨一個門派的主事人,而是有前朝皇帝御筆親書的“永掌天下道教事”,他已然可以看做是人丁稀薄的所有道家門派掌門,不過嚴格來說,鐘小庚這一脈的確是修習五雷正法的道家正統。
香客們分不清道教內部還有正一、全真之分,更不知道還有龍門派、丹鼎派、符箓派等等二三十種派別,只是近些日子聽山上容光煥發的道長們說的多了,才知道道家鷹潭山之所以被譽為道家祖庭正是因為其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路旁枝葉茂密到遮擋住陽光的山林里,偶爾能見著有恬靜無為的道士,空相神僧碰到有慢吞吞演練一套韻味悠長拳法的,就會默然駐足含笑觀看一會兒,也有捧著一冊紙張泛黃的經書在樹下青石上輕聲誦讀的,小和尚側著耳朵聽幾句,就覺得頭昏腦漲想要合眼瞌睡,道家修士誦經跟佛門弟子截然不同,字字句句拉長語調更像是在哼唱,調子三五句就是一個循環,毫無新意可言。
停停走走,總算過了半山腰那座刻著“文官棄轎、武將下馬”的石碑,背著劍的小和尚撇嘴翻了個白眼,好大的口氣,就算空相師兄還是大周景禎朝國師的時候,鹿山上也從來沒有這種撐門面擺排場的規矩,聽寺里曾跟隨師兄在京都講經的師侄們說,天子召集重臣商議國事的保和殿上,都有可以懸劍佩刀上殿的權臣,也有恩旨特許宮城騎馬的勛貴,如此看來,鷹潭山的架子比皇宮還大些。
這座石碑讓本來對道家祖庭了解極少的小和尚,沒來由就平添出幾分反感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石城县|
霍林郭勒市|
顺昌县|
永川市|
荣成市|
龙州县|
师宗县|
克东县|
高碑店市|
临洮县|
威远县|
新营市|
宁海县|
泰来县|
宁蒗|
恩施市|
长宁县|
准格尔旗|
冷水江市|
福贡县|
竹山县|
赞皇县|
缙云县|
武义县|
清徐县|
西畴县|
专栏|
辽源市|
饶河县|
花莲县|
宣武区|
靖边县|
固始县|
新昌县|
普安县|
山西省|
灵璧县|
台湾省|
吉林省|
监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