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13章 第十三次相親129 南唐有位大臣勸諫皇帝“時來天地同協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被平素愛掉書袋的李璟目為嘲諷。 此君是否有意嘲諷,已不可考證。 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詩句的意義與人的意氣一樣,境遇不同內涵就不同了。 譬如“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在明代絕不會被認定為反詩,在滿勤時代就是大逆不道之辭。 至于,此詩作者是否有腹誹之意。倒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滿清皇帝殺害徐駿自是野蠻人的殘暴行徑。 不過,如站在赫連勃勃的角度看,徐駿、韋思祖這種人是必須死的。 當然,韋氏與徐氏在死因上還有點區別。 就算徐氏是有心諷刺滿清貴族,也不過是躲起來發牢騷。 韋氏則是當面對赫連勃勃進行羞辱。 有人會說,韋氏對待這個野蠻人的領袖分外恭敬,怎么就是羞辱對方了呢? 有此疑問的人,必定是比m君小上幾歲的年輕人。 韋氏曾見過后秦皇帝姚氏。 當時他以一副文人領袖該有的不卑不亢姿態,與后秦皇帝平等相交,談笑風生,一時傳位佳話。 可等到赫連氏滅后秦,召見他時,這位大儒卻是一副深入虎穴的戰戰兢兢之態。 如果他遇到的是曹操、劉表之類尚有沽名釣譽之心的豪杰,或許還能像禰衡一樣,暫時逃離虎口,茍延殘喘一段時間。 可他面對的是本就不大講中原禮儀的胡人皇帝。 赫連本意無非是想重現姚韋之會的局面,借此向全天下宣示,他赫連勃勃與姚氏一樣,是受到中原士族愛戴的皇帝,是天下共主。 可韋氏竟然毫不配合,把一出明君見賢士的戲碼,愣是演成虎狼將要噬人的恐怖片。 韋氏的結局可想而知。 m君倒是覺得,韋思祖是位真名士。 畢竟,能面對兇殘的敵人,還能保持文人風骨的名士不算太多,敢于當面反諷的就更少。 唐代顏真卿算一個真名士。 和他同時代的哥舒翰有名士的才華,卻沒名士的風骨,竟然向老對手安祿山屈膝投降,哀求祈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