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發明大王愛迪生當年說過,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但是1%的天賦比99%的汗水更加的重要。 光是勤學苦練,也只能成為一個頂級的工程師,想要在科學理論以及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無異于是癡人說夢。 李建明本以為,自己這一生已經走到了盡頭,已經不可能再進步了。 他已經達到了他的極限,達到了他的上限,他知道,就算給他更多的時間,他也不可能更進一步。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說上去很美好,但是做起來卻真是千難萬難,非常人能夠做到。 直到李建明認識了蘇木。 因為蘇木的幫助,李建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這很容易理解。 就像牛頓晚年之所以沉迷于研究神學,一方面是他對這些神秘的事物感興趣,另一方面是牛頓把能取得的成就已經取得了,他的潛力已經被榨干了,靈感也已經枯竭,想在科學上取得更進一步的成就,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此時若有一個幾百年后的高中生,穿越到當時牛頓的面前,為牛頓在科學技術的領域指明發展的方向,那么牛頓一定還能走的更遠。 甚至說不定牛頓能夠發明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涉足到量子力學的領域。 蘇木就如同幾百年后穿越的人物,給李建明展開的是科學技術的全新發展思路,讓李建明茅塞頓開,猶如醍醐灌頂。 于是李建明一飛沖天,一發不可收拾。 李建明一直對蘇木心存感激。 他知道沒有蘇木的幫助的話,就不會有他的今天,所以當蘇木邀請他一起到工廠里視察的時候,他立馬放下了手頭的工作,欣然前往。 龍城精密加工制造廠。 這是全新的工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