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登的唇邊浮起自嘲的笑意。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燈下黑”吧。
衣服、化妝品和首飾——它們之于女性,確實猶如肥料之于莊稼——莊稼離了肥料,雖也能正常生長,但會長得不夠壯實。
但是,除了這三者之外,還有一樣對女性來說必不可少的物事。
那就是鏡子!
沒有鏡子,你怎么試衣服?
沒有鏡子,你怎么畫妝容?
沒有鏡子,你怎么戴首飾?
一念至此,青登臉上的自嘲之色更濃郁了幾分,心里又自嘲了一聲: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
他先前一直在跟衣服、化妝品和首飾較勁,思緒在死胡同里打轉,直到瞧見紫陽的銀鏡后,才猛然注意到這座不起眼的“金山”!
時下的RB仍在廣泛使用銅鏡。
所謂的銅鏡,顧名思義,就是選用含錫量較高的銅,將其仔細打磨后做成的鏡子。
這樣的材質,這樣的制作方法,其清晰度是肯定不用指望了。
雖能照物,但也就堪堪達到“能夠分辨人與大猩猩”的程度,根本就看不清具體的細節。
因此,銀鏡之于銅鏡,根本就是降維打擊般的存在!
不論是清晰度還是美觀度,銀鏡都甩銅鏡不知多少條街。
在李比希發現“銀鏡反應”后,銀鏡已開始在西洋諸國普及。
雖然銀鏡在而今的西方已相當尋常,但在目前的仍未點亮“制鏡技術”的科技樹的RB,仍是個相當寶貝的稀罕貨。
RB開國后,便有西洋商人瞅準此商機,將一船又一船的銀鏡運往RB。
然而,因為銀鏡乃易碎品,保存起來較為困難,再加上飄洋過海的貨運成本,使得當銀鏡登陸RB島嶼時,那價格都貴到天上去了!
此外,那愈演愈烈的尊攘運動也進一步地抬高了其價格。
其他地方暫且不論,但在已然淪為尊攘運動的最前線的京畿地帶,尊攘志士們四處狩獵“國賊”。
凡是兜售西洋商品的商人,都會被他們扣上“國賊”的大帽子,輕則被砸店鋪,重則丟掉腦袋。
出于此故,在整個京畿地帶,只要是有西洋標簽的商品都很難光明正大地擺上貨架。
平心而論,從這一方面來講,尊攘運動具備一定的反帝國主義的積極意義。
尊攘志士們對西洋貨的強烈抵制,在無形中增大了銀鏡的售賣成本。
于是乎,便如紫陽今日所說的,她的那面不到巴掌大的西洋銀鏡,若是拿到市場上賣,絕對能賣出3、40兩金的高價。
毋庸置疑……銀鏡隱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同時還是無人涉足的“藍海行業”!
沒有哪個女人能拒絕漂亮且清晰的鏡子。
鏡子并非離了它就過不下去的生活必需品。
其屬性注定了只有擺脫生存壓力的中上層階級,才具備使用鏡子的需求……而這正是青登想要的!
賺窮人的錢,非青登所欲也。
在官府、地方士紳的層層盤剝下,如今的RB底層百姓早已是一窮二白,近年來不斷頻發的農民起義便是最佳的佐證。
從他們身上掙錢,就跟在石頭上刮油一樣,任憑你再怎么使勁兒,也刮不出幾兩油來。
誰有錢就賺誰的!
遍觀整片京畿,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了。
尤其是大坂!
坐享“天下廚房”、“商都”等美譽的大坂,聚集了眾多腰纏萬貫的大富豪。
要賺就賺他們的錢!
鏡子實乃最理想的、最如青登所愿的商品。
若能批量生產銀鏡,那么毫無疑問——他將獨占全RB的鏡子行業!
從此以后,新選組的軍費還叫個事兒嗎?
屆時,他可能連造軍艦的錢都有了!
銀鏡的制作方法……或者說“銀鏡反應”的難易度,也就“中學化學實驗”的水平。
在現代,隨便找家重點中學的化學實操室,都能找齊該實驗所需的各項材料并輕松完成該實驗。
只不過,中學的化學知識……其對青登而言,已是塵封在大腦深處的古老記憶……
所幸的是,前世的青登一直是成績優異的高材生。
別小瞧高材生的含金量啊!
雖然具體的細節已然模糊,但大體的內容和重要的部分,他仍記得清清楚楚。
還有一處幸運的地方,那便是制作銀鏡所需的4種化學物質——葡萄糖、氫氧化納、氫氧化銨溶液、硝酸銀——都能從隨處可見的民用品中制取。
在與紫陽告別后,青登領著木下舞跑遍了京都和伏見的大半個市場,總算是將所需的材料、設備都給買齊了。
用玉米和土豆中所含的淀粉制取葡萄糖。在100度下用0.25%-0.5%濃度的稀鹽酸使玉米和土豆中所含的淀粉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的水溶液,經濃縮后便可得到葡萄糖晶體。
在國門洞開后,玉米和土豆都已出現在RB的各大城町的菜市場里,所以這兩種蔬菜并不難買到。
氫氧化納[NaOH]俗稱“火堿”。早在古時便有制作火堿的土法。蓋房子使用的熟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鈣[Ca(OH)],把它和純堿[Na2CO3]的溶液混合,過濾掉固體,然后蒸發提純,就可以得到火堿。
氫氧化銨[NH3·H2O]溶液就是氨水。往尿液中加入堿,加熱反應后生成氨氣,再將其溶于水變成制出氨水。
至于硝酸銀則需要用到干餾硝石。先用干餾硝石得到硝酸,做出硝酸以后立刻將其放進銀器,便可制成硝酸銀。
從理論上來講,只要程序正確并且手腳麻利,僅需半個小時就能做出一面銀鏡!
當然,上述所言,始終是理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