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便是他們并非正規軍,終究只是一幫欺軟怕硬的烏合之眾,只曉得單打獨斗,不懂結陣。
戚繼光便根據倭寇的這項弱點以及東海沿海地區的地形特點,創造出了「鴛鴦陣」。
說白了,「鴛鴦陣」的恐怖之處,就一句話:以多打少,以長攻短。
在「鴛鴦陣」的戰術配置里,狼筅手和長槍手是絕對的主力。
至于其他人員,盾牌手也好,刀手也罷,都只是打個輔助罷了。
在戰場上,一寸長一寸強——此乃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莫說是冷兵器時代了,哪怕是在熱兵器時代,武器的攻擊范圍也是越廣越好。
能打1000公里的洲際導彈,就是要比只能打100公里的火箭彈更牛逼、更有威懾力。
設想一下吧:假如你是倭寇,在戰場上遇見一個滿編制的「鴛鴦陣」,將會是何等光景。
直接正面強攻?
你將會直接撞上狼筅手和長槍手的竹尖、槍頭,以及盾牌手的大盾。
展開迂回,攻擊其側翼或后方?
姑且不論狼筅手和長槍手是否會讓你如愿以償地摸到人家的腚眼子。
就算你真的成功繞后了,等待你的,也只會是刀手和鏜鈀手的圍毆。
對方不僅人數比你多,就連武器也比你更全面。長的、短的、攻擊的、防御的,一應俱全。
而你……手里的武器,只有一把打刀……
這打刀吧,鋒利歸鋒利,可在狼筅、長槍和盾牌的面前,根本就是一個弟弟。
當然,在史實里,倭寇的武器裝備肯定遠不只有打刀。
然而,「組織度不足,不懂結陣」的致命硬傷,使得他們即便是擁有再精良的武器裝備,在碰上成體系作戰的戚家軍后,也只有被單方面虐殺的份兒。
就這樣,憑借著「鴛鴦陣」的強勢,以及自己一手征練的戚家軍,戚繼光百戰百勝。
屢次創下「僅付出個位數的傷亡,甚至是零傷亡,就消滅了成百上千的倭寇」的恐怖戰績。
雖然后人總將「鴛鴦陣」吹到天上去,將其捧成「中國古代戰爭史的至高杰作」云云。
但實際上,便如前文所述的那般,「鴛鴦陣」的局限性非常大,只適用于地形不開闊的狹窄地帶。
此外,「鴛鴦陣」也就只能欺負一下弱小。
若是在平坦開闊的大草原上,以「鴛鴦陣」來對付進退如風的蒙古兵,絕對是上多少兵就送多少顆腦袋。
在開闊的平原作戰,「結硬陣」才是真理。
因此,當「倭寇之亂」被平定,戚家軍被移鎮薊遼后,戚繼光并未以「鴛鴦陣」對付蒙古兵。
京都乃絕不可丟失的戰略重地。
它不僅是京畿地區的「心臟」,而且還有著不可估量的政治意義。
只要占據了京都,就能夠徹底掌控朝廷,進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道義上的至高點。
不論是哪一方勢力,幕府也好、諸藩也罷,都不可能輕易放棄京都。
為了搶奪京都,這座千年古都遲早會變為戰場。
為了守住京都,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青登勢必要在京都的大街小巷,與各方勢力展開血腥的拉鋸。
時下的日本,并沒有什么「城市規劃方案」。
豐臣秀吉掌權的時候,倒是有對京都的城市布局做過一次大規模的修繕、改建。
將京都劃分成「洛中」、「洛外」的「御土居」,就是豐
臣秀吉的手筆。
隨著江戶時代的到來,京都的人口開始暴增。
史無前例的太平安寧之世,使得京都的人口也變得空前未有起來。
為了滿足這龐大人口的日常生活需要,結構復雜、能夠容納上百人甚至好幾百人的長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注·長屋:相鄰的房子共用墻壁,彼此連成一排的建筑形式。一座長屋就是一個小型的社區,長屋的住民們往往共用一口水井、一間廁所】
至于京都的街巷布局,更是越來越復雜。
先不論那跟小迷宮似的長屋,光是那各式各樣的、如蛛網般盤根錯節的路地和辻子,就已讓人眼花繚亂。
【注·路地:只有1個出入口的巷道。】
【注·辻子:有2個及以上的出入口,連接兩條主路的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