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青登擺了擺手: “我能理解,都起來吧。” 這時,細谷左衛(wèi)門像是想到了什么,滿面焦急地快聲問道: “橘大人,您既然正在追擊賊寇,那么吾等的突然現(xiàn)身,可有妨礙到您?” 仁王正在率兵剿賊,他們忽地蹦出來,擋了人家的路,導致作戰(zhàn)受到影響……這種事情,就是典型的“可大可小的麻煩”。 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一旦上了秤,千斤都打不住! 一個不好,將會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外交事故! 一想到這,尾張武士們便不禁感到后脊發(fā)涼。 青登輕笑了幾聲: “無妨。倒不如說,你們來的正是時候。就在剛才,我親手斬下了賊酋柴崎煉十郎的首級。” 細谷左衛(wèi)門張嘴結(jié)舌,一時語塞。 “橘橘、橘大人,也、也就是說……賊軍已經(jīng)被肅清了嗎?” “怎么?你不相信嗎?” 細谷左衛(wèi)門手忙腳亂地埋下腦袋。 “不!吾等豈敢懷疑閣下!” 青登莞爾。 “先不說這個了,你們有食物和水嗎?” “欸?食物和水?” “激戰(zhàn)了一整日,粒米未進,滴水未入,我們都已是饑腸轆轆。實不相瞞,我餓得快要站不穩(wěn)了。” 在“鎖血+7”、“元陽+4”等天賦的加持下,青登的生命力相當旺盛。 只不過是餓上一天,還不至于使他怎么樣。 不過,他的這番話語雖有夸大的成分,但他現(xiàn)在確實是餓極了。 久久不進食,外加上騎乘、激戰(zhàn)的劇烈消耗……他的胃腔早就在反復發(fā)出痛苦的呻吟。 其身后的佐那子等人亦都是如此,腹中的饑火已使他們頭昏眼花。 細谷左衛(wèi)門先是一怔,隨后趕忙地行動起來。 “是!在下立即安排!喂!你們有帶食物和水嗎?” 尾張武士們聚在一塊兒,摸摸胸口,搜搜腰帶,從頭找到腳,收集能夠入肚的食物和飲水。 “我的水壺里還有一點水。” “啊,我?guī)Я艘粔嘏碛玫臐峋啤!? “我也有一壺濁酒。” “我這兒有兩塊用小米捏成的飯團。” “巧了,我也有兩塊飯團,只不過我的這兩塊飯團是用粟米捏成的。” “你們白癡哦!我們可不是在施舍殘羹剩飯給乞丐!我們怎能向橘大人獻出這么粗糙的食物呢?這樣一來,我們……不,尾張情何以堪啊!” “可是……除了這些飯團之外,我們就沒有別的食物了啊……” …… 未及,細谷左衛(wèi)門捧著一大堆東西,滿面尷尬地回到青登的跟前。 “橘大人,我們……呃……我們只找到了一點水、兩壺濁酒、以及一些飯團……還請見諒!” “那、那個!將這些飯團放到火上烤一烤,會變得好吃一些!” 將飯團烤過了再吃——此乃飯團的“古典吃法”。 一來能加熱米粒,更易入口。 二來可使飯團多出一股焦香味,使人胃口大開。 興許是自覺用這種低質(zhì)的食物來敬獻京畿鎮(zhèn)撫使,實在是太不成體統(tǒng)了吧,細川左衛(wèi)門前腳剛說完,后腳就急急忙忙地補上一句: “橘大人,我這就派人以快馬前往最近的城町,帶來更能入口的美食……” 他的話音未落,便見青登倏地咧開嘴角,輕笑了幾聲: “不錯呀!這些飯團看著都挺好吃的,竟然能夠找來這么多食物,辛苦你們了!” “欸?” 細川左衛(wèi)門下意識地抬起頭來,一臉驚愕地看著青登。 望著對方的這副模樣,青登彎起嘴角,半是調(diào)侃、半是戲謔地說道: “喂喂喂,你們該不會以為我是只吃仙豆、只喝露水的月卿云客吧?” “在成為舉世聞名的仁王之前,我也只不過是默默無聞、僅僅只有百石家祿的御家人罷了。” 說罷,他隨手抓起一壺濁酒,搖晃了幾下。 “咕咚”、“咕咚”的聲響,很是飽滿。 “酒水還挺多的。” 這般嘟囔后,青登眨了眨眼,作思考狀。 俄而,他舉起手里的這壺濁酒,眼望以細川左衛(wèi)門為首的尾張武士們,朗聲道: “尾張的勇士們,僅僅只是獨酌的話,未免太過沉悶。” “你們?nèi)舨幌訔壍脑挘灰c我們共飲一杯?” 話音落下,四周靜悄悄的。 尾張的武士們一個個呆若木雞。 他們的視線在彼此的面龐上游移,瞧見了一副又一副的充滿不敢置信的神情。 上位者主動邀約下位者,而且還是青登這種級別的上位者……這在封建時代,實乃殊榮一般的待遇! 青登適時地補上一句,喚回了尾張武士們的意識。 “怎么?你們不愿意嗎?” 細川左衛(wèi)門神情激動地用力點頭。 “能與橘大人把盞言歡,實乃吾等的榮幸!喂!都愣著干嘛!還不快搬幾塊能夠坐人的石頭過來!” 在細川左衛(wèi)門的指揮及親身行動下,尾張武士們搬來幾塊石頭,整理出一塊簡易的“居酒屋”。 待“居酒屋”建成,細川左衛(wèi)門向青登比了個“請”的手勢。 “橘大人,請上座!” 青登并未立即就座,而是先擺了擺手。 “且慢且慢,這事兒稍后再說。” “現(xiàn)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這個——” 言及此處,青登側(cè)過身子,面朝佐那子等人,高高地舉起右拳: “這一戰(zhàn)……是吾等的完勝!!” 下一瞬間,會津騎兵們學著青登的樣子,高舉拳頭。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 盡管人數(shù)不多,但他們所迸發(fā)出的歡呼,卻意外地有氣勢。 這歡呼聲傳揚至遠方,響遏行云,此伏彼起,久久未散…… …… …… 文久三年,賊酋柴崎煉十郎守義率伊勢之賊寇,統(tǒng)上萬之眾,攻京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