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搬進大奧的深處,鮮少見人,過起了避世絕俗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與天璋院盡釋前嫌,雙方的關系慢慢轉好。 說來諷刺……直到她們的兒子(丈夫)死去后,這對婆媳的關系才逐漸破冰…… 本壽院從不過問政事,不曾對幕府的施政指手畫腳。 不過,她對于德川家茂的人身安全,倒是相當上心。 盡管不是自己的血親,但她對德川家茂還是有著不淺的感情的。 在當年的繼嗣之爭中,由本壽院和天璋院統領的大奧,始終堅定地站在南紀派一邊,力挺德川家茂上位。 在此過程中,本壽院憑借著自身的崇高地位,出力不少。 因此,本壽院算得上是南紀派的大功臣之一。 既是尊貴的「太皇太后」,又是南紀派的核心成員、大功臣……于情于理,德川家茂和天璋院都不能在本壽院的面前放肆。 對于勝麟太郎所提出的「乘艦上洛」的建議,本壽院極力反對。 其態度之堅決,堪稱歇斯底里,頗有一種「德川家茂若是乘艦上洛,我就直接自盡」的意味。 實質上,青登倒也很能理解本壽院的內心世界。 但凡是細究過本壽院的一生的人,都不會覺得她的這種視「乘坐艦船」為「下地獄」的激烈態度,有何異常之處。 她的這一輩子實在是經歷了太多的刺 激了。 她的丈夫——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在位16年(1837-1853),身子骨還算壯實,生育能力很強,與正側室之間生有德川家定、德川慶昌等11男16女。 然而,能夠順利地長大成人的子嗣,只有德川家定。 其他兒女要么剛出生就夭折,要么就是英年早逝。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德川家慶將要斷子絕孫后,本壽院誕下了德川家定。 在誕下德川家定之前,本壽院已先后生下了兩個男孩,但都早逝。 可以說,德川家定的降生實乃來之不易的意外驚喜。 御臺所是正室才能擁有的稱謂,僅僅只是側室的本壽院無緣此號。 不過,她卻被賦予與下一任將軍生母相稱的身份:御年寄上座。 為了保住后代,德川家慶直接下達了嚴令:將政之助(德川家定的乳名)養在大奧的最深處!不能讓他吹到一絲涼風! 就這樣,經過不計成本的呵護,總算是保住了這棵獨苗。 只可惜……這棵獨苗雖幸存了下來,但也長殘了。 興許是兄弟姐妹們的陸續死亡,給德川家定帶來了相當大的刺激吧。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從德川家定長大成人后的一些表現來看,他不僅罹患了腦損傷性麻痹,而且還患有一定的被害妄想癥。 德川家定是真正意義上的「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 德川家慶的「禁足」嚴令,使得德川家定在成年之前幾乎從未離開過大奧。 這種極端封閉的生長環境,造就了其懦弱、自閉的性格。 他總是將自己關在大奧的最深處,極力避免與任何人來往。 此外,他還總是覺得自己很不安全,有不法分子要來殺害他。 他不愿去吃御廚所做的飯菜,他在大奧里建了小灶臺,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去親手烹制,甚至還練出了一手差強人意的烤制糕點的本領。 到了其生命的最后歲月,他的被害妄想癥愈發嚴重。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見任何人,只與乳母歌橋交流。 從德川家定的這些癥狀來看,他從未與天璋院圓房的這則傳聞,搞不好是真的。 他連那些看著他長大的大奧女官們都不愿相信,又怎么可能會去信任并親近從大老遠的薩摩藩遠嫁過來的陌生少女呢? 他與天璋院說不定連面都沒見過幾次。 總而言之,見證了太多的非正常死亡的本壽院,非常關注德川家茂的人身安全,極力反對德川家茂去涉險,便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寧肯花上100萬兩金,也要讓德川家茂去走更加安全的陸路,必須得遠離說不定會發生意外的海路! 出于相隔兩地的緣故,德川家茂和天璋院是怎么看待這筆天文數字般的上洛費用的,青登不得而知。 但根據自己對他們的了解——這對母子絕對不可能會同意將可貴的100萬兩金浪費在這種面子工程上! 我當初率軍上洛的時候,德川家茂也才給了我3000兩金而已! 他這么「小氣」,哪可能會認可這么荒唐的事情! 青登都能想象得出來那副畫面了——為了說服以本壽院為首的「保守派」,使他們回心轉意,德川家茂和天璋院使盡渾身解數,據理力爭,爭得臉紅脖子粗。 但是……根基淺薄的這對母子,面對以本壽丸為代表的「保守派」,實在是人微言輕。 想到這,青登不由心生感慨。 他深刻地體會到了德川家茂和天璋院的難處。 一位 是江戶幕府的第14代將軍、武家的最高領袖;另一位是貴不可言的大御臺所。 雖然都擁有著無比響亮的名頭,但在很多事情上,他們都是身不由己。 自身的根基不夠牢固、權臣的掣肘、外戚的干擾……debuff都快疊滿了啊! 現在木已成舟,再怎么懊惱,再怎么深以為憾,也已晚矣。 時間流逝…… 文久三年(1863),4月20日,耗資上百萬兩金的將軍上洛,就這么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