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在語義中,日本的苗字等同于中國的姓氏,但苗字是苗字,姓是姓,二者并非相同的概念,不可混為一談。 打從一開始,青登就沒有姓。 或者說:縱使放眼全日本,也沒幾個人會有姓。 便如前文所述,姓乃貴族頭銜,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的。 橘、千葉、沖田、木下、近藤……這些是苗字,并非姓。 苗字乃是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后產生的新姓氏,統稱為苗字。 不管有沒有姓,青登依然是“橘青登”,仍然是“橘君”、“橘先生”。 唯一發生改變的,也就只有他的全名,以及他在官府公文里的正式署名了。 青登如今不僅有了顯赫的官位,而且還擁有了姓,故而他的全名迎來了一個“大進化”——源宿禰橘安藝守青登盛晴。 “源”代表青登出身自源氏部族。 “宿禰”代表青登已是僅次于真人、朝臣之下的第三等貴族。 “橘”是青登的苗字。 “安藝守”是他的官位。 “青登”是他的通稱。 “盛晴”是他的本名。 當然,有機會用上這個全名的場合少得可憐——甚至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 能用上“宿禰”這個姓的場合也很少。 大概也就只能在官府公文里看見這組字眼了。 青登在官府公文里的正式名字本是“源盛晴”或“源橘盛晴”,現在變為了“源宿禰盛晴”或“源宿禰橘盛晴”。 除了要在官府公文里多寫2個字之外,沒有其余的變化。 …… …… 雖說朝廷的封賞并無實質性的好處,但也聊勝于無了。 老百姓們以及新選組的隊士們:“安州大人!” 以松平容保為首的幕府高層:“橘安州!” 總司:“橘安藝……嘿嘿嘿~橘君,你的這個新名字好像比你本來的名字還要好聽呢。” …… 近日以來,青登被一聲接一聲的“安州大人”、“橘安州”、“橘安藝”所包圍。 剛開始時還有些不習慣了。 每當有人喊他“安州”、“安藝大人”,青登總是沒能及時反應過來。 但漸漸的,也就適應了。 隨著清河黨的滅亡,新選組的日常運作開始重歸正軌。 清河八郎已死,“參謀”的職位空缺了出來。 青登暫時沒有填補這一位置的打算。 首先,他麾下暫時沒有能夠勝任“參謀”一職的人才。 其次,它本就是為了安置清河八郎而特意設立的職務,也就是所謂的“因人設職”。 實際上,青登壓根兒就不需要什么參謀。 在“過目不忘”、“神腦+9”等天賦的加持下,青登自己一人就能完成絕大部分的參謀工作。 更何況,他麾下還有著土方歲三和山南敬助呢。 軍事天賦過人的土方歲三,以及足智多謀的山南敬助就已經兼任了參謀的職能。 如此一來,參謀之于青登,實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相比起這些虛頭八腦的榮譽頭銜,青登更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性的東西,比如武器、軍隊、金錢、土地。 因此,他壓根兒就不在乎朝廷授予他的那些虛名。 對于朝廷的獎賞,他只說了聲“嗯,我知道了”,然后就繼續投身進忙碌的工作之中了。 近日以來,他攜手松平容保和西鄉吉之助,為前陣子的戰事做善后。 兩大陣營——佐幕派和尊攘派——自“黑船事件”以來就不斷累積的矛盾、爭端、糾紛,在這場歷時半個多月、戰場橫跨京都與大和的戰爭中一口氣爆發出來。 就結果而言,青登等人無疑是給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怎可惜,唯有一點不足——長州軍的主力并未受到重創,部隊主力安然撤回長州。 會薩聯軍竟然失手了……這著實是讓青登始料未及。 他本以為坐擁絕對優勢的會薩聯軍定能重創長州軍,甚至是將其全殲。 當青登對此提出質疑的時候,西鄉吉之助和松平容保雙雙低下頭顱,面露羞愧之色。 松平容保嘆了口氣: “唉……這實在是說來話長啊……” 西鄉吉之助附和般地點點頭: “簡單來說,有不明勢力向長州伸出援手。” 二人一五一十地解釋來龍去脈。 通過他們的講述,青登大致了解了情況。 有一個實力恐怖的劍士突襲了御所,使得松平容保不得不帶走一半的兵力去回防。 與此同時,前線戰場上突然多出2個不像是長州人的武者。 他們的實力同樣不俗,而且非常擅長打游擊戰。 他們依托著樹林,嫻熟地調動、分化、襲擾追兵,給會薩聯軍帶來了大麻煩。 最終,就因為被拖延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會薩聯軍已無力追上長州軍的主力。 聽完二人的陳述后,青登沉下眼皮,抿緊嘴唇,暗自思索起來。 向長州軍伸出援手的不明勢力……實力強大的武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