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巖崎彌太郎率先搶問道。
對于時下的日本人來說,棱堡仍是一個極陌生的概念。
青登略作思忖后,答:
“簡單來說,就是像五棱廓那樣的戰斗特化型城廓。”
此言一出,巖崎彌太郎等人紛紛面露恍然大悟的神情。
五棱廓——建于蝦夷地(今北海道)的箱館地區(今函館市)的一座星型要塞。
談起這座城廓,那可當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畢竟,這是幕府首次在日本境內建設西式的棱堡。
安政元年(1854)3月,日本和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按照條約規定箱館正式開港,江戶幕府隨即收回松前藩在箱館一帶的領地,并且在同年6月設置箱館奉行。
為了拱衛北疆,幕府決定在箱館建立一座堅實的堡壘。
安政四年(1857)動工,目前已經建成大半。
不出意外的話,翌年便可正式完工。
青登一提起“五棱廓”,巖崎彌太郎等人就統統明明過來,知道青登想要建造一座什么樣的城廓了。
歷史課本說:火藥轟開了騎士階級的城堡——這句話既對,也不對。
火藥確實轟開了騎士階級的城堡,但僅僅只是轟爛了那種四四方方的古典城堡。
當“矛”進化的時候,“盾”也會跟著進化。
為了應對進攻方的火藥,防守方很快就掏出了應對手段——那便是棱堡。
所謂的棱堡,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建設成凹多邊形。
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面(通常是2-3個)。
如此,防守方便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不難想象,這樣的城堡會讓進攻方多么頭疼。
大津城早已淪為歷史名詞,僅剩下幾個烏黑的石頭地基——這正合青登心意!
如果大津城還健在,那他反而會感到頭疼。
像江戶城、大坂城這樣的古典城堡,已經不頂用了,跟不上潮流了。
日式的古典城堡也就只能欺負一下缺乏火器的冷兵器部隊。
現如今,時代變了,只要拉來成群的火炮,即使是王八殼一樣的江戶城,也如紙片般脆弱!
巖崎彌太郎看了看身旁的青登,接著又看了看面前的雜草叢生的石頭地基:
“……橘先生。”
他苦笑著說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可是……請恕我給你澆一盆冷水。”
“建立一座如五棱廓那般的城堡,所需經費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青登聽罷,頓時面現無奈之色。
“我知道……唉,‘錢’這種東西,果然是永遠不夠用啊。”
質量優越的東西,自然也就愈加昂貴。
建城本就是極費錢的浩大工程,那就更別說是像棱堡這樣的戰斗特化型城廓了!
以五棱廓為例。
五棱廓的工程費用,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昂。
護城河、土木和石垣工程預算為98,000兩;建筑工程預算為25,000兩;水道工程預算為20,000兩;整體預算為143,000兩。
這項浩大工程在全盛時間曾經聘用約5、6千名工人,箱館也因此開始繁榮。
在供應完新選組的日常用度后,新選商會就沒剩下幾個錢了。
假使是一點一滴地攢錢……雖然也能攢夠錢,可這般一來,效率實在太慢了。
更何況,青登所欲開展的項目,可遠不只有建造棱堡。
大津乃毋庸置疑的福地,它所擁有的可不僅僅只是廣袤的耕地。
就跟長州一樣,大津擁有大量的隱形資產。
長州明面上的石高只有37萬石,但就因為毗鄰下關海峽,它得以發展遠洋業,并且攫取大量關稅,實際收入突破百萬石!
松本瓦、膳所茶……大津的這些特產,哪一個不是金山?
它們都等著青登去逐一開發呢!
一旦開發成功并且經營順利,青登的收入、大津的收入,將會呈幾何倍數地暴漲!
關于如何開發大津,青登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要搞定的,是6個大項目。
其一,建造棱堡。
其二,開墾新田。
其三,建造銀鏡工廠,進一步擴大銀鏡的生產規模。
其四,開發以膳所茶、松本瓦為首的特色產業
其五,開拓海外貿易。
其六,引進蒸汽機,發展工業。
除了首項的棱堡之外,另外5個項目都是與經濟相掛鉤的。
換句話說,青登的建設理念便是大力發展生產力。
有了經濟,一切都好說。
沒有經濟,一切都是虛的。
青登所擬出的這份“計劃單”,里頭隨便一個項目都是耗資甚重的大工程。
就憑青登目前所擁有的營收能力……在保證新選組的正常運作的情況下,頂多只能勉強支撐2個項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