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此,為了便于行動,也為了掩人耳目,青登將隨行人員壓縮到極限。
他僅僅只帶了2名隨從——桐生老板與木下舞。
這倆人一個是葫蘆屋的元老,另一個則是葫蘆屋的少主。
有他們的陪同,在與葫蘆屋接觸時,想必定能省掉不少麻煩和力氣。
當然,青登之所以帶上木下舞,還有另一層原因——大坂是她的故鄉,帶她去大坂也算是變相地照顧她,讓她有個回家探親的機會。
青登的行事作風向來是雷厲風行。
他今日才在會議上向諸將宣布他要展開大坂之行,到了明日一早的時候,他們一行人就已悄悄上路了。
這一回兒,他沒有騎乘蘿卜。
“仁王”的坐騎是一頭大黑牛——此事早已是路人皆知。
騎著蘿卜出門,跟在臉上貼著寫有“我是橘青登”這一行字眼的大字條,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在桐生老板的領頭下,他們騎著快馬,快速南下,直奔大坂而去。
京都與大坂本就是一衣帶水的鄰居。
京坂地帶本就是大和民族的發源地,經過千年的開發,兩地間的交通狀況可謂是相當完善。
不過兩日的工夫,大坂灣的浪濤聲便在青登的耳中逐漸清晰。
……
……
嘩——!嘩——!嘩——!嘩——!
白色的浪濤拍打礁石,發出澎湃的、富含節奏感的聲響。
青登勒馬于灘岸上,大坂灣的壯麗光景盡入其眼底。
放眼望去,就在毗鄰海平線的遠方,數艘離港的船只依稀可見。
這些船只有的是普通的帆船,有的則是冒吐黑煙的蒸汽船。
桐生老板和木下舞一左一右地靜候在青登的身側,陪同青登一起觀賞海景。
就在剛才,途徑此地的時候,青登倏地心血來潮,想要抵近觀看赫赫有名的大坂灣。
就這么靜看了約莫3分鐘后,他微微點頭,輕聲贊道:
“‘浪華’之名,當之無愧啊。”
浪華——大坂及其周邊地區的古稱,“浪華城”即“大坂城”。
大坂的古稱還有浪速、難波。
據傳說,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東巡視,到大坂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滾,故將此地稱為“浪華”。
“浪速”、“難波”同“浪華”的意思相近。
由于附近地區多山,上町臺一帶坡地面積廣大且坡面平緩,在日語里“坂”作“坡”解,于是始稱“大坂”。
青登可不僅僅只是來觀賞風景而已。
他是為了親眼看看秦津藩未來的發展重點。
日本只是一個國土狹窄、資源稀少的島國。
僅在日本一隅做生意,累死累活也賺不了幾個錢。
若想賺大錢,發展遠洋貿易是必不可少的。
青登緊盯著海平線上的那幾艘船只,心想:
——首先,得要先建起一支專業的船隊。
連船都沒有,談何遠洋貿易?
而且,還不能是普通的船只。
做生意,時間就是金錢。
因此,搞來那種速度遲緩的老舊帆船肯定是行不通的,至少也要弄來蒸汽船。
有船還不行,還需要足夠多的專業船員。
這一系列下來,又要費上老鼻子多的錢了……
想到這,青登不禁面泛苦澀。
倘若此次的“大坂之行”鎩羽而歸,未能與葫蘆屋達成合作,那么他接下來可就真的是寸步難行了啊……
青登扭過頭來,向身旁的桐生老板問道:
“桐生老板,我們距離大坂還有多遠?”
桐生老板不假思索地答道:
“快了。再走個20町,就能進入大坂的城下町。”
【注·1町=109米,20町合計2.18公里】
青登點了點頭。
“20町……那看樣子,我們能夠趕在天黑之前抵達大坂。”
說著,他撥轉馬頭,重新回到大路。
木下舞趕忙相隨。
桐生老板移動至前頭,為他們引路。
在馬匹的強勁腳力下,區區2公里出頭的距離,眨眼即至。
路邊的草木逐漸稀疏。
取而代之的,房屋與人流逐漸增多。
尚未進入大坂的核心區域,青登就已品味到了一股熱火朝天的繁盛氣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