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運送這些漆盒的時候,某人因為走得太急,所以踩到了袴的下擺,跌了一跤,懷中的木盒在半空中畫了個標準的拋物線,飛出老遠的距離。 嘩啦——的一聲。漆盒內的物事傾瀉而出。 霎時間,金黃色的光澤映亮了周圍的環境,空氣中飄散著金屬的味道。 是大判金! 從盒內傾倒出來的物事,乃是黃燦燦的大判金! 【注·大判金:1枚小判金=1兩金。1枚大判金=10兩金。】 粗略算去,少說也有100枚! 「喂!小心一點!」 「對、對不起!」 「你們全都給我注意了!可別起了不該有的心思!若讓我發現你們偷拿了錢,等待著你們的,將是無與倫比的悔恨!你們將會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做"悔不當初"!」 …… 「不論是開墾田地,還是營建棱堡,都需要大量的畜力來做支撐。因此,除了錢糧之外,我們還要盡可能地提供畜力!」 甲州,某座馬場—— 馬匹的嘶鳴,此起彼伏。 「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 「乖!聽話!」 「哆哆哆哆哆哆……好了,它 安靜下來了。當馬狂躁起來的時候,你不能蠻干,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你要一邊揪緊韁繩,一邊反復低吟"哆哆哆",這樣一來,它很快就能恢復如初。」 「是!我知道了!」 日本沒有土生的驢,所以自然也就沒有馬和驢雜交出來的騾。 因此,除了牛之外,古代日本最主流的畜力,就是本土的矮種馬。 雖然日本的本土馬都很矮小,但再怎么矮小,它們始終是馬,擁有著人類所不能企及的力量和速度。 放眼望去,不計其數的馬匹被牽出馬廄,在曠野上奔騰……這副場面,好不壯觀。 …… 「安藝有意建立一支火器部隊,這是很正確的思路!當今世道,刀劍之流已經落伍了!佳清,由你來負責聯系美國的史密斯先生,就跟他說:我有意與他加深往來。現在先將軍火庫里的存貨交付給秦津藩!」 又一座倉庫被打開了。 相比起糧倉,軍火庫的安保級別無疑要高得多。 「小心一些!這些可是火藥!」 「唔……好沉!喂!再多來幾個人!我們可搬不動這么沉的東西!」 「這是什么呀?怎么這么重?該不會是大炮吧?」 「噓!別多問!」 壯丁們小心翼翼地往外搬運倉庫內的那些大木箱。 這個時候,冷不丁的,某人一個不慎,左腳踩空,摔了個狗吃屎。 一瞬間的失衡,使得其他人未能反應過來,他們手中所抬著的大木箱掉到了地上,木蓋飛出,里頭的物事紛紛滾落了出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干枯的稻草。 可若定睛瞧去的話,就能在這些稻草堆里發現一支支錚亮的、嶄新的步槍! 這些槍支全都是當前正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先進步槍——斯普林菲爾德M1861式步槍! 該槍是一種前裝線膛擊發槍。 它的特點是使用了使用米涅彈和火帽擊發。 此前,歐洲各國的主流步槍全部是滑膛槍,射擊精度很差,幾十米外子彈就亂飛。 M1861式步槍采用米涅彈后可以采用線膛結構,子彈發射后的精度較高,尤其是射程大為提高。 米涅彈的錐形彈頭的直徑略小于槍膛直徑,這樣對前膛槍來說裝彈就很方便。 使用這種子彈時,需要咬開米涅彈的紙包,分別裝上火藥和彈頭。 前裝槍的裝彈相對是比較麻煩的,不過相比老式的前膛槍則要快速的多。 另外,M1861式步槍采用火帽擊發,比燧發槍又升級了。 燧發槍的擊發失敗率是比較高的,即便最優秀的槍支也有十分之一的失敗率。 對于M1861式步槍來說,標尺射程為500米,相對精確射程直接提升到200米,每分鐘可以發射3發。 老舊的滑膛槍最大射程約200米,但士兵很少能精確命中80米以外的任何目標。 「笨蛋!你們干什么吃的?為何連個箱子都搬不好?!」 「非、非常抱歉!」 他們忙不迭地收拾干凈,將那些掉落出來的步槍塞回進箱內,然后急匆匆地抬走。 19世紀的歐美正值「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名為「資本主義」的怪物正在野蠻生長。 簡單來說,他們的市場恰處于一種「亂中有序,序中有亂;既雜亂無章,又有條有理」的狂放狀態。 只要你有那個錢,你幾乎能在市場上買到任何你想要的商品。 因此,若有那個門路的 話,根本就不難買到槍炮。 不僅能買,你的購買量夠大的話,對面商家說不定還能包快遞且免運費。 為了對抗法誅黨,葫蘆屋自然是不會平白放過火器這一大殺器。 在木下琳的指示下,葫蘆屋的購買思路很清晰,他們并不搞「萬國牌」。 火槍也好,大炮也罷,全都只專注于一項產品。 火槍只買M1861式步槍。 至于火炮,則只購買時下非常先進的野戰炮:10磅帕羅特線膛炮。 該炮同樣也在當前的南北戰爭中大發神威,南北雙方皆大規模裝備此炮,數量超過700門。 這種火炮的口徑為76毫米,炮彈重量為4.5公斤,不再是圓形炮彈。 帕羅特線膛炮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線膛而不是滑膛。 炮彈發射后,彈頭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膨脹,從而嵌入膛線讓炮彈旋轉,使得精度有很大提高,射程也更遠。 帕羅特線膛炮的理論最大射程高達4000米以上,實戰射程也在2000米左右。 葫蘆屋的庫存并不算多。 他們目前能夠立即為秦津藩提供的M1861式步槍,只有200支。 至于帕羅特線膛炮,只有寥寥的5門。 數量雖少,但也總算是讓青登擺脫了「沒有火器」的窘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