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比起簡單直接的大白話,無疑是文縐縐的古語更有逼格、更顯莊重。
“三三九度”和“宣讀誓詞”是日式婚禮中最重要的儀式。
其地位近似于西式婚禮的交換戒指、中式婚禮的夫妻對拜。
隨著這2項儀式的結束,接下來的環節,基本就是收個尾了。
當青登收起手中的誓詞后,靜候在旁的巫女們立即擁上來,準備舉行“親族盃”。
在巫女的指引下,新郎新娘還有雙方的親友們一同起立,舉起酒杯。
巫女倒進神酒,大家一飲而盡——此乃雙方家庭加深羈絆的儀式。
下一項環節,名為“拜禮”。
巫女以雙手捧著一匹非常貴重的絹,緩緩踱步,畢恭畢敬地遞給青登。
收到此絹的新郎新娘,起身上前,去神殿放上這匹絹,之后行“二禮二拍手一禮”。
二禮二拍手一禮——神道教的非常經典的參拜禮節。
顧名思義,這一禮節包含三個部分:
二禮:面向神前,深深的兩次鞠躬。
二拍手:拍手兩次,然后雙手合十,向神明許愿,完畢后放下雙手。
一禮:最后進行一次深深的鞠躬,以完成整個參拜過程。
媒人、男女雙方的親友們也要向神行“拜禮”。
禮畢后,眾人回席就坐。
再接著,便是最后的儀式:“齋主祝辭”。
婚禮將畢,但新郎新娘這時候還不能放松——一旦松懈,就浪費這難得的神圣氛圍了。
雖說神前式婚禮很復雜,充滿了花里胡哨的各式環節。
但有一說一,這些五花八門的儀式、項目,在無形之中升華了現場的氛圍感。
稻荷大社的神職人員們非常敬業,敬業得讓青登都想給他們加錢了。
不論是負責主持所有儀式的齋主、負責修祓的祓主,還是上前獻舞的巫女,始終緊繃著面部線條,神情矜重,一板一眼地做好每一個動作、完善每一處細節。
乍一看去,與其說是婚禮,更像是在舉行著什么很嚴肅的敬神典禮。
多虧了這些名目繁多的儀式,以及神職人員們的辛勤付出,現場始終彌漫著使人下意識地屏住呼吸的神圣感。
在這氛圍的影響下,三女的畏怯、緊張的情緒逐漸消褪。
她們不自覺地挺直腰板、揚高脖頸、兩手交叉于腹前。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青登臉上的莊敬之色更濃郁了幾分。
他直挺挺地佇立著,兩手自然下垂,不怒而自威。
說來也巧,他們眼下竟不約而同地心生相同的念頭——要以最佳的狀態,度過這場婚禮的最后一秒!
所謂的“齋主祝辭”,簡單來說,就是“主持人”……也就是負責主持整場婚禮的齋主向新郎新娘獻上祝福,說些“祝你們永遠幸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的拜年話。
當齋主語畢、退下后……至此,今日這場“一位新郎,三位新娘”的前所未有的盛大婚禮,正式宣告結束!
這對……呃、不,這四位新人在神明的見證下,從此邁向新的人生!
自這一刻起,三女不再是千葉佐那子、木下舞、沖田司,而是橘佐那子、橘舞、橘司。
如此簡述婚禮的過程,好像時間過得很短,婚禮沒一會兒就結束了的樣子。
可實質上,從走入神社的“參進”,到最后的“齋主祝詞”,前前后后總共過去了近2個小時的時間!
“修祓”、“獻舞”……這些都是格外耗時的大項目。
因為新郎新娘和他們的“親友團”要頻繁地起身、站定,并不干坐著,所以他們的狀況還稍好些。
反觀在外側觀禮的賓客們,這些人可就慘咯。
這可是神前式婚禮,而且還是“仁王”橘青登的神前式婚禮,自然是不能做出“盤起雙腿”、“蹲坐在地”等諸如此類的粗魯動作。
倘若坐沒坐相,毫無謙恭之意,那么這不僅僅是對神明的不敬,同時也是對青登的不敬。
誰也不想讓青登對其留有不佳的印象。
于是乎,賓客們只能恭恭敬敬地并攏雙膝,正襟危坐。
縱使坐到兩腿發麻、失去知覺,也不敢亂動,要多折磨人就有多折磨人。
好在今日的天氣很不錯,晴空萬里。
雖偶有寒風,但并未降雪。
要不然,怕是會有幾人凍斃在風雪之中。
……
……
眾所周知,吃席是婚禮的必備環節,古今中外皆同。
餐宴,啟動!
今時今地,真可謂是賓客云集、高朋滿座。
此等情境下,若是端上清湯寡水,無疑會引人發笑,無形間拉低了青登、秦津藩和新選組的格調。
“節儉”雖是高尚的品德,可有的時候是斷然不可以死抱著錢袋子不放的——這是青登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多年后,所悟出來的一則道理。
因此,向來不愛鋪張浪費的青登,這一回兒咬了咬牙,久違地來了記大手筆。
大米飯、鯛魚、高湯、松茸……全都安排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