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需客氣。”青登向齋藤微微一笑,“你如果受寒、感冒了,那我也會很為難的。” 青登利落地將斗篷披好、斗笠戴正,然后把裝滿行李的布包往身后一背。 “九兵衛,我不在家的這段時間,就勞煩你好好看家了。如果運氣夠好的話,我大概6、7天后就能回來。” “是!”跪坐在地上的九兵衛,將腰桿一彎,向青登鄭重地行了一禮,“少主,齋藤先生,祝你們武運昌隆。” “五街道”都是以江戶的一處名叫“日本橋”的地方為起點。 日本橋,就如它的名字所示的那樣,是一座巨大的木橋。 作為連接全國各個要地的“五街道”的起點,日本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江戶人流量最大、最熱鬧的地方。 以日本橋這座巨大的木橋為中心,周邊開設著大量的商鋪、攤販,五行八作的人皆聚集于此。 專門做那些來江戶旅行的旅人們生意的特產店。 為沿著“五街道”遠道而來的旅者、商人們提供落腳點的茶屋、居酒屋、旅店。 知道這里人多,所以特地跑到這兒來叫賣各式各樣的商品的攤販。 旅行者、游商、廣游四方的行腳僧、面帶焦急之色的官差、站在街邊招攬客人的游女、趴伏在街邊的乞丐……世間百態,仿佛都濃縮在這日本橋上了。 道別了九兵衛,與齋藤一前一后地來到這摩肩接踵的日本橋后,看著眼前這堪比前世春運時期的火車站的景象,青登扭頭向身后的齋藤高聲嚷道: “齋藤!跟緊了!可別跟丟了!” 齋藤用力地點了點頭。 在青登帶領著齋藤“劈波斬浪”、在密集的人群里奮力開辟一條前往東海道的通路。 但,就在這時。 就在青登剛從一家茶屋的門前經過后,數道人影這座茶屋里緩步走出,悄悄地“融”進密集的人海里。 以人海做掩護,遠遠地跟在青登二人的身后…… …… …… 離開日本橋、甩開互相推搡的人海、拐上寬敞的東海道,青登瞬間有種整個世界都變開闊起來的感覺。 江戶時代作為一個階級等級極嚴格的社會,什么等級的人能做什么事都規定地清清楚楚。 就比如:青登這種同心級別的官差,是沒有資格騎馬的,縱使是碰上了啥需要出遠門的公務,他們也不能騎馬。 因此,現在受命前往藤澤宿出差的青登,只能靠著自己的一雙腿,一點一點地走過去。 有馬、東城這種與力級的官差倒是有騎馬的資格。 所以這個時代的人們常用“騎”來作與力的量詞,如:1騎與力、2騎與力。 在進入東海道后,放眼望去,眼中的景物僅剩被人們踩踏了萬千遍的平坦大道、充滿冬日氣氛的奶白色天空、路邊偶爾可見的孤零零的樹木、擦肩而過的旅人或商隊…… 齋藤算是讓青登切實感到何為“跟著你出游,還不如我一個人出游”。 為了打發無聊的趕路時光,也為了能多了解這個之后應該會陪伴他很長一段時間的保鏢,青登一直在努力地找話題來跟齋藤聊天。 但齋藤完全就是“話題終結者”的化身,面對青登拋來的各式問題,他要么是以“嗯”、“哦”、“好”來回應,要么就是直接終結話題,遲遲無法與他建構成良性的聊天氛圍…… “齋藤,你老家在哪啊?” “明石藩。” “明石藩啊……我記得這個藩國位于京都以西呢,對這個藩國我沒啥了解,你老家明石藩那兒有啥有意思的特產或名勝嗎?” “不知道。我沒去了解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