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低矮且寬大的笠沿基本遮住了他的整張臉。 在檢查身上的行裝時,青登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定格在其左腰間上的一把白柄打刀。 這是天章院送給他的新刀。 青登的愛刀定鬼神在經歷了“被北番所監收”、“失竊”、“出現在兇殺現場”的一系列變故后,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北番所的倉庫里。 在徹底洗清自身的嫌疑之前,青登暫時是別想著把定鬼神拿回來了。 身為一名以劍術見長的武者,腰間怎能不佩刀? 于是,天章院送了把好刀給青登——也就是現在正掛在青登左腰間上的這把白柄打刀。 刀名:越前住常陸守兼重。 這個名字乍一看很復雜、很有逼格,但它實質上與“云南王婆婆手制火腿”是相似的意思。 “xx住”前面的xx代表一種流派,一般以地名命名,后面的是刀匠本人的名字。 有些刀匠有自己獨特的名字,比如著名的“長曾彌虎徹”。 而有些刀匠會因技藝高超或做出過什么杰出的貢獻,而被授予名義上的官職。比如這把“常陸守兼重”。 常陸守是官職名,至于兼重便是刀匠本人的名字。 這種以刀匠的名字來命名的刀……與其說是刀名,倒不如說是品牌名。 由知名刀匠長曾彌虎徹打出來的刀,基本都會被冠以“長曾彌虎徹”之名。 同理,凡是由越前的常陸守兼重打出來的刀,基本都會被稱為“越前住常陸守兼重”。 類似的品牌名還有:播州住手柄山氏繁、加州住藤島又重、奧州白河住兼常、江府住興友…… 能夠獲得朝廷頒發的官職,可想而知這位常陸守兼重的技藝有多么精湛。 越前住常陸守兼重出品,必屬精品。 總體而言,青登對其腰上的這把新刀還挺滿意的。 雖然刃長較定鬼神短了一截,僅有68厘米,但刀身的弧度足夠大。 相比起直刀,青登更青睞彎刀。 而且,刀身弧度足夠大的話,也能將他的得意技兼絕招:“拔刀術·流光”的威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很好……”整理完著裝,確認腦袋上的斗笠有好好地遮擋住自己的臉后,青登邁步向前,朝面前的堤坡……也就是日本堤的上方走去。 現在所說的吉原,其全稱其實是“新吉原”。 元和三年(1617年),駿府的妓院經營者莊司甚右衛門等人獲幕府許可,在日本橋附近開設了江戶第一條花街,吉原由此誕生。 明歷三年(1657年)的“振袖火勢”將江戶的三分之二化為灰盡——其中就包括吉原。 和幕府創建初期相比,日本橋周圍已逐漸城市化,已不適合再于此地營建風月場所。 于是,幕府把吉原的重建地址選在淺草的日本堤上。 之前的日本橋吉原稱為“元吉原”,現在的淺草吉原稱為“新吉原”。 走沒多久,青登便看見了吉原的知名地標:見返柳——一顆栽種在吉原出入口附近的柳樹。 之所以有著這么個名字,是因為在吉原盡興玩樂后的客人們,在離開時常會因不舍、意猶未盡而頻頻地扭頭回望吉原的大門,幾欲轉身返回。 既然看見見返柳了……那便代表著距離吉原已不遠了。 青登穿過見返柳,繼續往前走了一段路——他腳下的這條通往吉原的大道,被稱為“五十間道”。 不消片刻,2座分別建在五十間道的左右兩側,鋪門相對的茶屋出現在青登的眼簾。 青登雖從沒來過吉原,但他也知道這2座茶屋的名字:編笠茶屋。 吉原剛誕生時,那會兒的武士、庶民還比較內斂,普遍認為來風月場所游玩是一種很見不得光的事情。 于是,某些腦袋精明的生意人,在吉原大門外開設了在提供吃食服務之余,還兼職販賣斗笠的茶屋。 覺得來風月場所游玩很羞恥? 不想讓相識的人看到自己出入煙花柳巷之地? 那就來買張可以用于遮掩面容的斗笠吧! 據說,編笠茶屋的生意一度相當火爆。 只不過,隨著拜金之風的快速盛行,以往的倫理道德逐漸崩壞,武士也好,庶民也罷,早就全都放飛自我了,不會再為出入花街柳巷而感到害臊。 會因廉恥心而繼續戴著斗笠來吉原的人雖還有,但也寥寥無幾了。 編笠茶屋就坐落在吉原大門的旁邊……青登一邊心想,一邊將頭頂的斗笠稍稍抬高了一些,朝前一看。 只見前方屹立著一扇高大的、正敞開著的木制大門。 大門的兩側各掛著一盞照明用的燈籠,籠面上皆繪著一個大大的漢字:門。 大門底下,數不清的男男女女穿梭如織,其中主要以男性居多。 不少手拿木棍的青年,站在大門的內外兩側。 他們的身上都穿著相同款式的深藍色羽織,羽織上繪有著不少裝飾性的花紋,衣襟的兩邊都印著2個漢字:會所。 青登心想:這些人應該就是專門負責管理吉原的四郎兵衛會所的官差了。 刻下正值吉原生意最旺的時間段。 因為人流眾多,為防止出現踩踏,四郎兵衛會所的官差們一邊高喊著“不要擠!”、“慢慢來!”,一邊耐心調度,好讓所有來客都能有序進場。 就在青登默默排隊時,為打發無聊的時間,他掃動目光,環視周圍。 不管是朝左邊看,還是往右邊看,都只能瞧見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大圍墻與深長壕溝。 這條壕溝約3.6米寬,名為“御齒黑溝” 實際上,與其稱吉原為“街區”,稱其為“城寨”反倒要更準確一些。 “城墻”、“護城河”,一應俱全……儼然與城寨無異。 望著此墻此溝,青登不禁搖了搖頭。 吉原的外部設計……一言以蔽之:消防員來了都得自殺。 不管是圍墻還是壕溝,其營建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防止游女出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