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另一方則是若無其事、沉著冷靜。 只見青登面不改色,雖利矢至前,卻依舊泰然自若。 他朝近在咫尺的弓箭手們投去從容的目光。 剎那間,他猛地深吸一口氣,頎長的身形如彈簧般拔地而起!像飛燕一樣高高躍上半空! 弓箭手們見狀,紛紛面露喜憂參半的復(fù)雜表情。 他們喜的是:因為人類沒有御空飛行的能力,所以縱使強如緒方一刀齋,也沒法在空中躲避突然而至的攻擊。 至于他們憂的是……射擊下落中的目標是很難的! 尤其是射擊這種下落速度快得出奇的目標,更是難上加難! 弓箭手們連忙舉起手中的和弓,朝急速落下的青登拋灑羽箭。 迎著撲面而來的箭矢與狂風(fēng),青登把掌中刀改成雙手握持,并將其高舉過頂,以懸河之勢直奔離他最近的那位弓箭手的頭頂。 如此詳述青登的動作,仿佛時間過去良久。事實上,一切均發(fā)生在彈指之間。 那位被青登盯上的弓箭手,頓時一臉大駭?shù)氐蓤A雙目,眼珠子都快掉出眼眶了。 他下意識地向后撤步,試圖遠離青登……然為時已晚。 在“虎之臂+1”、“象的核心+1”等天賦的加持下,青登的臂力本就相當(dāng)驚人。 而現(xiàn)在,萬有引力、體重、肉身下落時的加速度、臂力——這4股力相互疊加在一塊兒……青登的這一刀,堪稱拔山超海! 撲哧! 越前住常陸守兼重的刀芒沒入弓箭手的天靈蓋。 緊接著,鋒刃不帶半點停歇、遲滯地往下拉動!從天靈蓋一直砍至襠部,像切豆腐一樣將此人斬成工整的兩半! 除了肉身外,青登還斬斷了其腰間的佩掛箭筒的系帶。 他掌中的和弓、腰間的箭筒,紛紛滑落而下。 在漫天潑灑的血雨中,青登把手里的越前住常陸守兼重遞至嘴邊,一口咬住刀柄,然后張開雙臂,將下落中的和弓與箭筒攬進懷中。 僅一刀,就把一個大活人砍成兩半——這并非什么罕見的事情。 佩刀乃武士的專屬特權(quán)。 因此,刀對于武士來說,不僅是一種象征、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攸關(guān)身家性命的重要同伴。 畢竟,誰也不想在挺身作戰(zhàn)時,刀具出現(xiàn)刃太鈍、铓子折斷等掉鏈子的情況。 【注·铓子:即刀刃的最前端】 因此,自打進入江戶時代以來,武士們對刀的鋒利程度比前朝歷代更加重視了,這使刀的“試斬”非常流行。 試斬分為“生人試”、“死人試”、“堅物試”等。 最早都是生人試,也就是用活人試斬。 戰(zhàn)國時代的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次,經(jīng)常外出拿無辜的路人作為試斬對象,使老百姓噤若寒蟬,秀次也由此得了一個“殺生關(guān)白”的外號。 直到德川家族掌權(quán),日本進入江戶時代之后,“生人試”才被廢除。 既然沒法拿活人來試斬了,武士們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地改用死人,“死人試”由此興起。 用死人試斬時,要先設(shè)一個土壇,將死尸雙手上舉,橫向放在土壇上,用兩對竹棒固定住。試斬完畢后,將試斬結(jié)果用金鑲嵌寫入刀銘,稱為“裁斷銘”。 “死人試”里最重要的測試環(huán)節(jié),名叫“胴切”,也就是將尸體疊在一起,測試一刀能砍斷幾具尸體。 砍斷一具的稱“一胴”,兩具的稱“二胴”。 一般來說,能達到“三胴”的就是質(zhì)量上乘的寶刀了。 日本刀劍史上的最高記錄是“七胴”,即一刀斬斷七具尸體。 因此,“一擊斷軀”并非什么難以辦到的事情。 只不過,這也僅限于腰斬。 人的肚子里盡是胃、腎、腸子等柔軟的器官,唯一算得上堅硬的物體,就只有腰骨了。 反觀縱斬……先不論器官,光是骨頭就多得令人頭皮發(fā)麻。 頭骨、頸骨、胸骨、肋骨、腰骨、盆骨……若要把人體豎著斬成兩半,就意味著需將那么多的骨頭全部斬斷。 此時此刻,敵我雙方……總司、佐那子和小野寺也好,以弓箭手們?yōu)槭椎暮谀敢卤娨擦T,全部都傻眼了。 如此兇殘的場面,直接震懾住了在場眾人。 一時間,弓箭手們停止了射擊,呆若木雞地望著大顯神威的青登。 就在他們都像個夢游患者一樣兀自茫然的這當(dāng)兒……青登已然完成了“換裝”。 他將剛奪來的和弓交到左手,箭筒放至腳邊,然后以行云流水的動作抽箭、搭弦、張弓—— 哧哧! 緊繃的力量從青登雙臂間彈開,破空聲傳出,比黑母衣眾的弓箭手們射出的箭矢更加響亮、更加高亢——與其說是箭矢,更像是子彈。 箭矢的鳴聲久久不息,伴隨著風(fēng)不斷延伸到遠方……一直延伸至某名弓箭手的天靈蓋。 噗! 箭簇扎進前額,穿透后腦。 蓄積在箭頭上的能量瞬間炸出,使得腦漿、碎骨和血液一起形成霧狀,噴灑得到處都是。 說時遲那時快,青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度挽弓。 哧哧! 又是一根箭矢飛出。 第(2/3)頁